觀點投書:世代、教育的差異與對話─論社工的教育養成

2021-03-01 05:30

? 人氣

此外,社工教育這件事情,要從前端談起。我們在學期間有沒有豐富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呢?我印象很深刻,我以前修習過「人類文化學」,它讓我用更多的角度了解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建構和文化差異性。身為一個社工,我們常常會去想服務家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跟行動,他在這個社會上,要如何用各種方法來維繫生存?人類文化學就此提供不少觀點和關係流動,讓我更貼近服務人群的想法及同理個案。另外相關的選修例如兒童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矯治社會工作等,也讓學生能有粗淺的了解這些服務內容,透過參訪與問題交流,對於實務職場也有進一步的認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樣的特性其實在現行的社工教育中慢慢地看不到了。學校開始限縮學分,有趣且豐富的課程越開越少,更別提只為了因應考社工師資格的學分班。這樣的高等教育養成限縮了學生的眼界,同時也讓修習學分只是為了要考社工師而已。對我來說,社會工作是一個貼近人生活的工作。而在工作中,社工員要對自己的價值、家庭養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解構,才不會帶著批判價值,用上對下的態度面對服務使用者。所以我認為現階段高等教育這樣的發展,對於社工的養成和眼界限縮很多。

邱瑀庭:對於飽螺所提及的「在學時間有沒有足夠豐富的相關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我想我是幸運的另一群人,由於就讀隸屬於醫學院內的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學校開設許多學分學程,例如我個人就選修了臨床心理學程、早期療育學程、醫學與社會學程,加上自身對於醫學有興趣,更跨系選修了其他科系醫學相關領域的課程,雖說有沒有比其他學校專業我是不知道,不過因此,肯定是視野更開闊的。就學期間我不斷選修臨床醫學、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兒童遊戲治療、緊急照護、醫師與生死等有趣的相關課程,這也促發我的好奇心與更多的創意發想,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對社工服務上沒有直接關係,但在規劃團體活動與策劃方案上,我能感受到自身的優勢。

從基層對於社工師證照制度的觀察

這幾年飽螺和一些前輩開始注意社會工作人員的勞動環境,觀察整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制度,社工師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專門職業考都是考上證照後才能執行規範工作,也就是專業的獨佔性,保障其工作資格。但社工師卻是只要是大學畢業,有考試資格,就能有擔任社工的資格,執行社工師法第十二條框列之服務。

面對這樣的情況,考上社工師的利多是什麼? 根據飽螺自述,當年他剛畢業的時候,社工師加給大約是1000元。從飽螺社工甘苦便條紙108年和109年的調查,社工師加給大約落在1000至2000元之間,薪資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往往也減低社工想要考取專技資格的意願。另外,也因為社工職業沒有專業獨佔性,許多民眾只要到學分班繳錢,原則上都能畢業,取得社工資格。這麼低的資格門檻,同時也讓工作人員的服務品質參差不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