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探親30年:蔣經國的「人生謝幕」演出

2017-10-17 12:04

? 人氣

國民黨舉辦活動紀念當年開放探親,但是當年發起外省人返鄉探親的組織,最初卻是得到民進黨的支持。(BBC中文網)

國民黨舉辦活動紀念當年開放探親,但是當年發起外省人返鄉探親的組織,最初卻是得到民進黨的支持。(BBC中文網)

30年前的10月16日,中國國務院回應台灣在前一天開放台灣人民返回大陸家鄉探親,保證來去自由,從此打開了兩岸首次正式的民間接觸。

當年開放老兵返鄉探親的原由是一群向來被國民黨視為堅定支持者、台灣所稱的榮民、也就是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外省老兵,他們在1987年年初成立組織併發動示威,要求允許他們返鄉探望已經至少38年沒見到的家人。

非他不行

這在威權時代極其罕見的示威,震驚了台灣社會,而且示威的規模有擴大的跡象,行政院原先態度強硬,堅決不容許改變實施了將近40年的禁止兩岸「往來探親貿易」政策,但是當時身體健康猶如風中殘燭的蔣經國交代絶對不能強硬對待示威的老兵。

當時國民黨內部正因為蔣經國健康日薄西山而出現權力鬥爭,保守派勢力意圖在蔣經國去世之後奪下黨和政府的大權。根據一些國民黨老黨工的回憶,其實當時的氣氛是非常緊張的,尤其是支持外省老兵返鄉探親的居然是剛成立不久的民進黨。

有位不願具名、當年接近黨中央核心的人士說,蔣經國似乎心意已決,動用他在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這個主管老兵事務的機關內的人脈,集合老兵的勢力向黨內保守派施壓,由於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本來就是蔣經國一手創立,所以發揮了相當的效果。

這位不願具名、年已古稀的老先生說,蔣經國似乎自己也知道自己時間已經剩下不多,雖然身體已經不行了,但是知道茲事體大,不是他、其他人恐怕沒辦法有能力開放外省老兵,因此好像有種"和時間賽跑"的感覺。

第一代「台胞證」

蔣經國也通過他的媒體掌控系統傳播輿論,尤其是灌輸社會要讓老兵們「有生之年一定能見到親人」、蔣介石曾經承諾「當年把你們帶來、也一定會把你們帶回去」的觀念,社會普遍對老兵感到同情,國民黨和政府行政部門中的保守派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據稱當時的一個關鍵是要看中國方面的反應,因此也有通過香港方面的關係打探北京政府的態度,後來說是有了"善意"的回應,台灣開始積極準備,受惠的不但是老兵還擴大包括了除了軍人、公務員之外、在大陸地區有三等親、姻親的外省人。

當局決定在違反兩岸官方互不接觸的原則下、敲定了開放外省人返鄉探親,並在1987年的10月15日宣佈開放可以從同年的11月2日開始向紅十字會辦理登記,第一波登記就達到了十多萬人。

中國方面則是宣佈從11月3日起由香港的中國旅行社代理簽發《台灣同胞旅行證明》,打開了對台灣關閉了幾十年的大門,大批從未坐過飛機、沒換過外匯的老人手持大包小袋地到達了香港的啟德機場,忐忑不安卻又近鄉情怯地等待出關到市區換火車準備回到暌違多年的家鄉探親。

當年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交通遠遠沒有現在那麼方便,而且必須在香港的中國旅行社領取證件,所以返鄉探親的外省老人都得要經過香港,當時在九龍的旺角等地就出現了不少專門以台灣返鄉探親客為對象出售各種禮物的店家,店員還會提供返鄉客相關的交通資訊。

後來影響

1987年對台灣來講是個發生驚天動地變化的一年,蔣經國在當年7月15日宣佈解嚴,為10月宣佈外省人返鄉探親鋪平了道路,不在計劃中的可能就是因為政府之前就已經開放台灣人民前往港澳旅遊、北京方面則是只要台灣人民憑出入境證就能辦理旅行證,所以不少本省籍的台灣人經由「探親」的方式到中國大陸觀光旅遊,雖然說是違反台灣方面的規定,但是後來也經由修法而由違法成為合法。

歷經當年這段變化的老人們回憶說,這道大門打開之後,民意更加地支持蔣經國、不過蔣經國的身體健康也在同一時間急轉直下,他在開放探親的3個月之後、也就是1988年1月13日突然去世,開放探親可謂是他人生最後一次的重大決定。

而他在生命最後幾年為日後所鋪墊的基礎,也影響了台灣未來政局的發展,經由開放外省人返鄉探親所凝聚的支持基礎,在他去世後的國民黨保守與改革兩派的權力鬥爭當中成為了改革派的支持力量,讓李登輝順利接班,而國民黨的保守派勢力也逐步瓦解,台灣得以繼續走向民主改革,但是十幾年之後,在台灣主政半個世紀的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失去政權、從此台灣的走向和中國大陸越來越遠,蔣經國當年不知是否有預見這個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