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美競合與國際秩序的未來

2021-01-28 05:30

? 人氣

中美關係、中美新冷戰。(美聯社)

中美關係、中美新冷戰。(美聯社)

1、當前中美關係:國際秩序的轉變時刻

2020年初,一場史無前例的瘟疫改變了全球政經發展的步調,新冠(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了西方各國與中國之間競合關係的新變項,中國共產黨(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在疫情爆發初期試圖控制輿論,掩蓋疫情的行為讓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威權體制治理的透明度產生質疑,進而衍生至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懷疑與不信任。自中國崛起與中美霸權競爭一直是國際關係學界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如今中國對疫情的處置態度顯示了中國不只在軍事、經貿上與美國形成競爭之勢,更使中美2強競爭背後代表的,民主與威權2種意識型態在國際秩序上的碰撞變得更加具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對外政策已經轉變為1個更侵略性的策略,試圖挑戰西方過去建立起以自由民主價值為基底的國際建制。與美國崛起是從區域霸權走向全球霸權的路線不同,中國在鄰近區域強化軍事上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 A2/AD)能力,對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較遠地帶則發揮強大的政經影響力,以此試圖同時躍升區域與全球霸權。北京在創造經濟成長率的同時,也追求以威權式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打造「全球化2.0」,藉此拋開西方提倡的問責制度與自由人權價值。

2、權力轉移論

自冷戰結束以來,當代國際體系基本上可看作是美國為領導,以自由主義與民主價值為基底的國際秩序,這與國際關係中的「權力轉移理論」(Power Transition Theory)假設相符。權力轉移理論的創建者Organski將國家分為兩種類型—滿足現狀者(satisfied)與不滿足現狀者(dissatisfied)。而不滿足現狀的強權國(dissatisfied power)因不滿足於現有體系帶來的利益,因而最終會對主導的霸權國發起挑戰。因此中國是否為一不滿足現狀的國家將會影響我們如何分析其對現今國際秩序的分析,而要判別中國對現狀的看法則必須從中國政府的統治邏輯檢視起。當外部國家威脅到中國政府的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領土完整性與主權以及造成政體不安定(regime insecurity)時,中國將會對現狀感到不滿,並成為「謀求改變現狀的強權」(revisionist power)。

因為中國為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威權國家,因此中國的核心利益基本等同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利益大致可分為3個層面:(1)政體基礎與國家安全;(2)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性;(3)經濟與社會穩定發展。其下又可再細分為七個項目:(1)黨的統治地位與社會主義體系;(2)中國大陸與西藏、新疆、內蒙古及臺灣的統一;(3)維持經濟發展;(4)與鄰國的發展穩定關係;(5)中國海權擴張;(6)深化與已開發國家的雙贏合作關係;(7)持續扮演在美國主導的西方自由秩序中扮演變革的角色。由此觀之,目前的中國明顯是一不滿足現狀者。

綜合以上,在權力轉移論的假設下,中國不僅在經濟與軍事上擁有挑戰美國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在意願與動機上,中國共產黨為了維護其利益與政權合法性,必然會對現有國際秩序發起改革與侵略。若說美國在20世紀建立的各項政策是「為了民主而使世界安全」(make the world safe for democracy),則中國共產黨當前的擴張則是「為了威權而使其安全」(make it safe for authoritarianism)。

3、建構中美競合的賽局理論模型

賽局理論簡介

賽局理論(Game Theory)自1940年代由學者Von Neumann及Morgenstern提出後,至今已被廣泛應用在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領域。賽局理論的應用是建構出一套嚴謹的模型,提出1個用以描述「理性」決策者之間如何產生衝突或合作的分析框架。其中理性行為者會選擇使其收益(payoff)最大化的行動。因此所有賽局必須包含的基本特徵有:(1)行動(Action);(2)結果(Outcome);(3)偏好(Preference)。

在多人賽局中,當每一位行為者皆找到對其他行為者行動的最佳回應(best response),意即當別的玩家選擇了對他們而言是最佳的策略時,我方也選擇對應的最佳策略,在此情況下沒有任何一方會有意願單獨改變行動。此時即可謂達到「均衡」(Equilibrium),因為均衡的概念最早由John Nash提出,因而又稱「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這時的策略組合即為賽局解。中國與美國的競合可視為一雙人賽局,找出此賽局的均衡解即可對未來美中的競合走向做一預測。

建立模型

根據賽局理論的基本特徵,我們必須定義出在此賽局中的行為者、行為者各自可採取的行動,即策略(strategy)、每個策略可能帶來的結果以及對每一結果的偏好關係。

此賽局為中美的雙人賽局,因此行為者即為中國與美國,為簡化模型,我們可以i代表賽局中的行為者,令中國為行為者1;美國為行為者2,即:

i∈1:中國, 2:美國

在策略上我們可以將中國的策略大致分為「擴張」(extension, E)與「維持」(maintenance, M)。中國憑藉強大政經影響力得運用其「銳實力」(sharp power)對美國全球地位發起挑戰。經濟面上中國試圖建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例如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政治面上利用一帶一路計畫拉攏中東、北非等地的開發中國家,使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提升。在此我們將這些行動歸類於擴張策略。但另一方面,中國仍無法全面發起與西方民主國家間的意識形態戰爭,因為在中國得達到完全的自立前,仍然需要依賴西方國家的市場,並從中獲取科技技術。除物質力量外,中國也必須在各國際組織中保持參與,維持在國際建制中的地位。我們將持續接受當前以民主世界主導的國際建制之行為歸類於維持策略。

美國方面的策略則分為「反擊」(push back against, P)與「共進」(co-evolution, C)。為了防堵中國影響力的擴張,進而威脅美國在國際政治的領導地位甚至國內的民主價值,美國需要與其他民主國家聯合,對中國實施更強力的反擊政策。另一方面在美中競合的辯論中,有學者認為美中的衝突並不會進一步擴大,因為美國仍須尋求與中國合作以處理北韓問題、中東恐怖主義、環保等議題,並且在經濟上雙方仍必須保持合作,中國市場的消費力以及雙方民間交流仍是中美合作的潛力所在。因此雖有所摩擦,但美國政府仍將尋求與中國的「共進」,意即一種良性競爭關係。

根據以上,我們以Si表示行為者的策略,其中:

S1E, M, S2P, C

最後是策略結果與雙方偏好界定。根據前一節的分析,中國為避免統治利益受損或行為受現有國際制度限制,因而有更強大的動機採取擴張策略。因此可能的結果為:(1)中方擴張的同時沒有受到美方的反擊,中國得以取代美國成為新的國際秩序領導者;(2)中方維持現有情況而美方尋求共進,中國無法取代美國地位但避免立即衝突;(3)中方擴張同時美方反擊,雙方出現競爭甚至衝突;(4)中國維持現有情況而美方聯合抵制中國,中國在國際秩序中受孤立因而威脅共黨統治正當性。我們以(S1, S2)表示中美雙方策略組合可以得出中方偏好為:

中國偏好:(E, C)>(M, C)>(E, P)>(M, P)

以V1S1, S2表示中國採取S1策略而美國採取S2策略時,中國得到的收益,依照偏好分別賦予1~4的分數:

{V1E, C=4 V1M, C=3 V1E, P=2 V1M, C=1

美國方面的策略偏好則與中國相反:(1)最佳結果為美國聯合其他民主國家抵制中國,進而促使中共轉型甚至中國民主化;(2)次佳結果為美國尋求共進而中方維持現狀,美國繼續保有現存領導地位;(3)次差結果為中方擴張美方反擊,雙方競爭;(4)最差結果是美方共進但中方繼續擴張,則美國領導地位受威脅。同樣以(S1, S2)表示美國偏好並以V2S2, S1表示美國收益:

美國偏好:(M, P)>(M, C)>(E, P)>(E, C)

{V2M, P=4 V2M, C=3 V2E, P=2 V2E, C=1

總結以上,我們即可將模型以賽局理論中的一般型式(Normal Form)表示,也就是把行爲者的策略及所得收益以矩陣方式表列:

210125-中美競合賽局。表格中左邊數字表示中國的收益,右邊表示美國收益。(作者自製)
中美競合賽局。表格中左邊數字表示中國的收益,右邊表示美國收益。(作者自製)

依據表1所示,不難發現此賽局屬於一「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賽局,此賽局的納許均衡解即為中美競合關係最可能的走向。按照納許均衡的定義,必須先找出中美面對對方策略時,會選擇的最佳回應。以BRi表示雙方的最佳回應,其中i∈1:中國, 2:美國 :

BR1:{E,當S2=P E,當S2=C ,BR2:{P,當S1=E M,當S1=E

由上式可知此賽局有唯一的納許均衡解(S1, S2)=(E,P)。意即無論美國選擇對中國採取反擊或共進策略,中國皆會以擴張策略做回應;同樣地,無論中國是採取擴張或維持策略,美國的最佳回應都是採取反擊策略。

模型推論結果表明中國與美國都會採取較積極的策略手段,試圖對現有的國際秩序體系做改變。中國方面因為威權統治的邏輯使然,必定會尋求在物質與意識形態上的影響力擴張。不同於毛澤東穩固內部意識形態以及鄧小平推動經濟現代化的兩個時期,習近平正帶領中國走在視野望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而推動他這樣做的動力來自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心的中國核心利益。尤其在習近平於2018年修憲廢除任期限制後更看不見策略改變的可能。而美國自從川普政府上任後,其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意識形態讓美國內部不得不注意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威脅,即使川普政府已經下台,新任美國總統Joe Biden亦在選前將中國認定為競爭者,並強調美國領導地位的重要性。未來美國對中政策雖然可能不如川普政府那樣激進,但亦難重回過去與中友好合作的路線。從模型分析的結果也與我們應用的權力轉移理論假設相符,中國將試圖國際體系層級秩序的現狀。

4、結論:民主與威權必將一戰

中國與美國是當今國際政治上無可否認的2大強權,隨著中國崛起以及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重創,各界對於國際秩序的領導地位開始提出討論。目前尚未有明顯訊號顯示兩國可能出現軍事武力上的衝突,但至少在經濟、意識形態層面等外交政策上,雙方確實出現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競爭態勢,甚至出現對中美之間是否形成「新冷戰」的思考。本文從權力轉移出發,經由對中美雙方的策略動機確認,以賽局理論建構出中美之間的囚徒困境賽局模型,認為中美之間必定會採取更加積極的策略來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中國方面將採行更加侵略性的擴張政策,以取代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為目標;美國則將更主動尋求對中國擴張的反擊,不僅尋求鞏固自身的領導霸權,更可能尋求聯合其他民主國家對中國形成圍堵之勢。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