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面子」問題攸關兩岸關係成敗

2017-10-09 07:00

? 人氣

國慶前夕,蔡英文總統接受中央社訪問重申兩岸政策的善意不變。圖為總統府7日晚間舉辦光雕秀(總統府提供)

國慶前夕,蔡英文總統接受中央社訪問重申兩岸政策的善意不變。圖為總統府7日晚間舉辦光雕秀(總統府提供)

中共十九大在即,各方傳聞習近平會後權勢將比美毛鄧,其對台政策將「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甚至已擬好「二〇二〇攻台計劃」。適於此時,蔡英文選擇與美國學者易思安發表「中共攻台計劃」新書同日(十月三日),透過中央社專訪,向對岸喊話,表示在兩岸關係上,台方已盡了最大善意,希望中共十九大後,雙方可以思考新模式,讓兩岸關係更活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所謂「新模式」,主要是指去年她就職演說中表明的「尊重兩岸在一九九二年溝通協商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條例與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她說她的立場至今一樣,去年就職演說所講的話「就是我執政處理兩岸的原則」。

什麼處理兩岸的原則?當然是「一中憲法」「一中兩岸條例」的原則,也就是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法理依據。儘管做為廿一世紀政治新人,蔡英文不敢接受廿世紀九〇年代民進黨早經否認的「九二共識」,但她總統仼上執行的還是「沒有九二共識四字的九二共識」。這也是她一再說自己及其政府「已盡了最大善意」的緣故。

但蔡既然盡了最大善意,習近平領導的中共為何依然不領情,故意以「台獨」定義她並借此「懲罰」蔡政府?原因恐怕不只「九二共識」四個字,而是代表「中共善意」的這四個字不被接受,傷害了對方「面子」。無論中共面子或習近平面子,「面子」確是中國人極注重的問題,有時其重要性還超過「原則」。政治學者白魯恂及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著作,即曽歷歷描繪讓中共官員「失面子」會導致「嚴重報復」的後果。

20160520-第14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陳明仁攝)
蔡英文總統重申她的兩岸政策與去年就職演說並無二致,善意不變。圖為蔡英文就職演說。(陳明仁攝)

我在今年三月《與中國打交道是一門大學問》一文亦曾指出:中共領導人掛不離口的反獨、一中,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原則及面子。如果台方認為國共內戰已結束(國共雙方已經在講「兩岸一家親」),兩岸和平相處比口舌之爭重要,反應就應更具前瞻性、更得體。反正台灣有國會議員、媒體、名嘴,真理愈辯愈明,蔡政府只要不卑不亢堅持兩岸和平,沒有急獨言行(轉型正義不是台獨行為,是民主國家正常行為;抓共諜及推出更嚴格保防法,則是國家安全行為),就能「事久見人心」了。而且以蔡英文的技術官僚理性及毫無台獨或黨外運動的成長背景,民進黨內真的很少人比她更不具台獨色彩。

我還在該文中建議:確認了中共原則丶面子的不可改變,任何國家「與中國打交道」就會變得更務實。美國前財長鲍爾森提出幾點處理中國關係的原則,其中可供台灣參考者諸如:雙方找到更多方法說「是」;制定可共同接受的新政策;「只要按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式做事即可」;避免各種「意外」,「中國人習慣先做好準備,因此他們對最後一分鐘的臨時變卦或過程中的隨時改變非常不適應」;以符合中國現實的方式進行交往,「儘可能多瞭解中國內部狀況,然後不卑不亢和實事求是的專注那些能做的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