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撒錢了!台灣偏鄉教育的問題在「人」

2014-08-02 14:00

? 人氣

你以為這是最糟的情況嗎?弱勢教育公益組織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劉安婷表示,「有些學校一招、二招、三招,一直到第十招找不到老師,到後來,只要大學畢業就可以來考,最後是只要是個『人』就可以來考,我們就碰過南投山區打零工的工人、蘭嶼的潛水師、山區旅館的櫃檯小姐,都成了偏鄉學校的老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理條件不佳,吸引不到老師前來工作,因此被妥協的基礎教育品質,嚴重的剝奪偏鄉孩童們受教的權利,「哪天工人走後,又留下了無辜的孩子。」

問題三:教師流動率高

開學第一天 「老師,你會離開我們嗎?」

「他們班又換導師了。」「這個班升到小學4年級,已經換了5、6個導師了。」

這是偏鄉小校屢屢上演的劇碼,在教職競爭激烈的都市根本不敢想像,殘酷的屢次更換導師,已經讓這些孩子無所適從,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老師可以陪我多久、我能信任他嗎?

曾經有過10年偏鄉教學經驗的老師蔡宜恬,就曾在網路上撰文指出,開學時的親師座談會上,家長關注的不是學童們課業學習方面的問題,而是「老師,你什麼時候要調走?你會帶完2年嗎?」

地理位置的偏遠,是澆熄擁有教學熱忱老師最大的一桶水,當地生活條件不良,加上現有教育政策未能適當引導老師往偏鄉區均衡流動,只有正式職的老師有偏遠地區的經費加給,都讓「留住老師」成為看不到希望。

「我的薪水扣掉每天從我住的市區到偏鄉學校100公里的油錢,其他的只夠我吃飯,我也想留在學校幫助孩子,但我也需要存錢養家呀!」這是大寶老師最深切的體悟。

「效益太低了」,大寶老師說,「當我還年輕時,有理想去偏鄉教書,可以不去在乎賺多少,學學教書經驗就好,但當我發現在都市小學50天學到的東西,比在山區小學半年學到的經驗還要豐富時,我只好選擇離開」,因為都市學校能接觸的學生數更多,處理的師生相關情況也更多。

老師的快速流動,對孩子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孩子需要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但過於頻繁的教師流動,造成新來的老師與剛離職的老師在教學方法上無法延續。

「沒有人長期教導他們倫理」是大寶老師認為造成孩子不尊師重道的主因。學童與老師都得花時間重新適應彼此,建立關係、信任感與默契,但往往已經建立的一切,又會在老師決定離開後,重新回到了原點。

在新北市瑞芳擔任幼教老師的王欣,大學時期就讀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曾有過多次的偏鄉教學經驗,「我剛到學校的時候,小朋友都會有排拒的心態,抗拒對我付出感情,漸漸熟悉後會開心地跟我玩在一起,一旦意識到要分開了,就出現情緒反常現象,調皮搗蛋、違反規定來引起我的注意」,以王欣多年的教學經驗,她認為這是學童不懂得如何表達情感,以及只能被動接受一切時會有的表現。

甚至,因為教師更換地太過頻繁,出現孩子並不願意聽從新來老師管教的「藐視處罰」現象,「反正你很快也要離開了」是部分孩子反被動為主動、以「叛逆」回擊他們認知的這些「拋棄我們的大人」的唯一方式。

「老師,你會離開我們嗎?」則是其他乖孩子會有的最直接反應,他們小聲的詢問中帶著害怕,一次次充滿希望的探詢,卻也一次次的讓他們灰心,但他們還總是期待著有一天,能夠聽到信賴的老師給予正面的答覆:「不會的孩子,別慌,我陪著你們呢!」

但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給得起承諾的,終究還是極少數。

台灣偏鄉「教師不足」、「教師難聘」、「教師流動率高」3大問題,希望即將新官上任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能夠看到,並有進一步的思考與必要作為。

(註:為保護受訪者,文中部分人名使用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