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國際社會譴責 以色列民意壓倒性主戰

2014-07-31 15:54

? 人氣

仍有少數以色列人挺身而出,要求和平(美聯社)

仍有少數以色列人挺身而出,要求和平(美聯社)

6月以色列少年遭綁架並撕票案件,演變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超過3個星期的武裝衝突,超過13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然而儘管國際社會譴責聲浪高漲,以色列民眾還是團結一致支持政府,持續對巴人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作戰;而且在保衛家園的目標下,首先犧牲的是以色列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應有的言論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心團結 武裝壓制哈瑪斯


以色列無黨派智庫「以色列民主協會」(IDI)針對647人進行的綜合調查顯示,高達95%以色列人認同進軍加薩走廊的「護刃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僅4%認為軍方用武過當。


以色列資深民調專家賽瑪克(Mina Zemach)的研究也顯示類似結果。據她分析,有86%以色列人支持這場戰爭,其中57%認為攻擊必須持續到摧毀哈瑪斯所有的地道與火箭戰力,18%希望能一舉消滅哈瑪斯,23%甚至認為有必要重新佔領加薩走廊。


賽瑪克指出,她從事民調工作40年,這次戰爭是繼1982年黎巴嫩戰爭以來,民意趨向最一致的一次。她也發現,17日哈瑪斯發動第一次地道突襲之後,以色列主戰民意便開始升溫。哈瑪斯約掌握多達30個邊界地道,可滲透進入以色列並發動突襲。這個情勢讓以色列人發現威脅近在身邊,不能坐視。


哈瑪斯利用地道潛入以色列,進行突襲(美聯社)


除了地道,哈瑪斯的火箭威脅也是促使以人主戰的原因之一。近來情勢顯示,儘管以色列全面管制加薩走廊貨物進出,哈瑪斯已能自行組裝火箭,且射程範圍幾乎涵括以色列全國。


和平主義受到社會歧視


以色列國內雖然有少數異議聲音,但幾乎沒有西方媒體關注。7月以來,國內風氣最為自由的特拉維夫(Tel Aviv)已舉辦數次反戰遊行,也遭到主戰民眾的強力抨擊。示威活動由小黨「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Hadash)與支持以巴兩國制的「全國民主黨」(Balad)社運人士舉辦,但是「即刻和平」(Peace Now)和「力量黨」(Meretz)等主流左派及中間偏左的組織都與其劃清界線。


這些反戰人士受到警車包圍,以保護他們免於被外圍叫囂的主戰團體攻擊。冒著可能被冠上「叛國」的標籤風險,示威民眾手持「停止戰爭」、「終止佔領」以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不是敵人」的標語,用蠟燭在地上排出「寬恕」(slicha)字樣。26日的示威活動因哈瑪斯火箭威脅而被迫提早結束,現場嚴密警力轉而保護民眾免於恐怖攻擊。


19日,擁戰及反戰份子在街頭對峙(美聯社)


著有《忽然一陣敲門聲》(Suddenly, a Knock on the Door)的以色列短篇小說家凱磊(Etgar Keret)表示:「這種侵略、種族主義及缺乏同理心的行為,被錯誤且不民主地等同於愛國舉動。」他也提到,不贊同行使武力的意見,都被視為「摧毀我們所知的以色列的意圖」。


一則由以色列人權組織「形象」「B’Tselem」製作的廣告,肅穆地念出戰爭中遇害的巴勒斯坦兒童年齡及名字,希望藉此讓他們「再度人化」(re-humanize),但遭到以色列廣播局(IBA)禁止播出。組織領導人艾阿德(Hagai El-Ad)認為,國家氛圍已「變得極端」。



這場戰爭也已造成56名以色列官兵殉職,3名平民喪生;但以色列人民依然一面倒地支持戰爭。一名39歲的耶路撒冷居民亞爾相信,哈瑪斯「想要殺光我們。我們別無選擇。他們拿槍指著我們的頭,我們必須掌控局勢。」另一名部落客則針對B’Tselem廣告表示,「我建議搬去加薩住!如果他們不幸喪生,我們保證會唸出他們的名字。」


以國政府因為人身安全考量,禁止本國記者進入加薩走廊。以色列媒體雖然會報導巴勒斯坦人民傷亡,但不如國際媒體如此聚焦,大部分仍集中報導陣亡的年輕士兵。對於以軍攻擊平民,官方解釋是因為恐怖分子藏身於平民之中,大部分以色列人似乎也無異議接受。


一名因哈瑪斯地道突襲殉職的以色列士兵葬禮(美聯社)


以色列歷史學家賽格夫(Tom Segev)表示,當國家面臨戰事,整個社會的會口徑一致,言論自由遭到犧牲。賽格夫說,以色列社會的一個慣例是「當砲管開火,嘴巴就閉上。」


或許,今日即時、密切的媒體氛圍也導致情況惡化。戰爭的細節源源不絕而來,在社群媒體快速傳遞,以色列遭到孤立的氛圍也隨之蔓延。當國際社會抨擊加劇,一種被誤會、更需要自衛的感覺加強。對於在中東艱困立國的以色列人,戰爭從未止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