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歐元區危機潛伏 隨時可能爆發

2014-07-28 21:25

? 人氣

義大利大城米蘭籠罩陰霾,正如同義大利的經濟與金融情勢。(美聯社)

義大利大城米蘭籠罩陰霾,正如同義大利的經濟與金融情勢。(美聯社)

今年夏天,歐元區(Eurozone)的決策階層似乎放輕鬆一點,好好度個假。然而《紐約時報》27日的報導卻警告,歐元區危機只是暫時緩和,並未真正解決。整個歐元區仍然深陷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偏低、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負擔沉重的痼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今日歐元區的體質仍然虛弱,經不起震盪,危機很容易就會再度爆發。近在眼前的就是俄羅斯問題,馬航空難導致歐盟與俄羅斯關係急遽惡化,歐盟的制裁措施勢必升高,進而衝擊歐元區經濟。

因此歐元區必須未雨綢繆,採取「防災措施」:歐洲央行(ECB)放寬貨幣政策,鬆綁各國預算的法規限制,法國、義大利與德國推動結構改革。

自從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誓言捍衛歐元以來,過去兩年歐洲金融市場相對平靜,然而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成長卻幾乎是原地踏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4日發表最新預測,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只略高於1%,只能以「慘澹」來形容。

亮點不是沒有,西班牙就繳出不錯的經濟復甦成績單,歸功於勞動市場與金融體系的全面改革。過去幾年的歐洲經濟病夫希臘也頗有起色,總算離開加護病房。

然而幾個大經濟體還是難兄難弟,IMF預測今年義大利經濟成長只有0.3%,法國也只能以0.7%蝸步前進。德國的1.9%差強人意,但是Ifo商業景氣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已經連續3個月下滑。

通膨方面,歐元區近來的物價上漲率只有0.5%,遠低於歐洲央行的2%門檻。這麼低的數字意味兩項後遺症:首先,它讓歐元匯率保持強勢,傷害歐洲的出口業;其次,它讓各國的公共債務負擔更為沉重。

據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估計,義大利的國債今年將達到GDP的135%,最令人憂心。除非經濟成長動力恢復,通膨率爬升,否則羅馬當局的債台將岌岌可危。義大利債務總額高達2兆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85兆4300億元),一旦發出警報,勢必響徹全歐洲。

就更廣泛的層面而言,貨幣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鬆綁,勢在必行。歐洲央行的利率既然降無可降,啟動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已經無可避免,也就是大量購買各國政府債券,進而創造兩項利多:推升通膨,壓低匯率。

對於認真進行結構改革的國家,歐盟執委會應該給予寬限,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將預算赤字降到目標值(GDP的3%)以下,減輕各國增稅的壓力,維持削減開支的動力。西班牙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改革期間兩度獲得寬限。

不過寬鬆的貨幣與金融政策,往往也會減輕迫使政府進行改革的壓力。最令人擔憂的是法國,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總統對於削減政府開支、放寬勞動市場法規限制,一直做得太少,對新任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的改革計劃也未能力挺。相較之下,義大利至少有一個知道改革絕對必要、也願意努力嘗試的總理倫齊(Matteo Renzi)。

德國也應該有所警惕。雖然柏林當局早在10多年前就推動勞動市場改革,然而之後卻滿足於既有成就。如今德國不妨優先開放其服務業市場,一方面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一方面也造福其他歐洲國家,挹注其經濟成長。

如果各國政府願意加速進行結構改革,那麼不僅歐盟執委會應該考慮放寬各國削減赤字的時限,歐洲央行也會更樂意採行量化寬鬆政策。因此今年暑假期間,歐洲各國領導人務必要完成一項作業:如何才能三管齊下、三全其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