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幼時初見難留梅蘭芳風華  《牡丹還魂》刻劃白先勇崑曲復興路

2021-01-15 08:50

? 人氣

4月29日當晚,青春版《牡丹亭》正式登台亮相。白先勇還記得,最初甚至有人緊張得雙腳發抖、聲音出不來,但隨著第一場後觀眾熱烈情緒感染,開始漸入佳境;往後走過14年,不管美國、倫敦還是希臘觀眾都是起立鼓掌,尤其海外演出時,非華藝觀眾遠比華人還要起勁,紛紛爭睹這個比歌劇還早200多年的戲祖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0107-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專訪白先勇、導演鄧勇星。(顏麟宇攝)
白先勇回憶道,當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外演出時,非華藝觀眾遠比華人還要起勁。(顏麟宇攝)

每到各地,白先勇開演前總要辦演講、接受媒體訪問,向外國人解釋這門險些沒落的傳統藝術,「我就像個草台班班主,帶著戲班到處闖江湖。」

傳承香火一世紀 第400場青春版《牡丹亭》將「回到原點」

這些年四方奔走,白先勇有個宗旨是進大學,「鎖定的主要觀眾就是大學生。」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學首演時,台下超過9成學生沒聽過崑曲,後來北京青年報在報導上說,青春版《牡丹亭》讓崑曲觀眾年齡降了30歲。

「抓住大學生就有希望、傳得下去;他們知識水平也高,本來崑曲就是給文人看的。」白先勇回顧,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首演14年後,北京16所大學聯合組織了崑劇團,要演出校園版《牡丹亭》,成員主修科系從法政、外交到電機、石油工程都有。

北京大學百年前自由的學風不再,如今警車可堂而皇之地進出盤問師生。(新新聞資料照)
白先勇提到,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學首演14年後,北京有多所大學組成了崑劇團。(新新聞資料照)

一切不是偶然,2009年起,白先勇在北京大學開設崑曲課程,而後又成立崑曲傳承中心,10年來不僅每年親自授課,也請來大師把生、旦、淨、末、丑各個行當都在講堂上演示;不僅北大學生,就連外校生也熱烈旁聽,10年培養了2000多位種子,而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等校,也有開設崑曲課程。

如今崑曲真的活了,白先勇說,《牡丹還魂》的重要宗旨,就是傳承,「從傳字輩老師傅、第二輩張繼青他們,然後到小蘭花班,再到校園版,就是這四代一路傳下來。」而第400場青春版《牡丹亭》,也將在今年重返國家戲劇院,回到最初的舞台再次演出。

新新聞1767期
新新聞1767期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