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無數政治犯遭槍殺最顫慄場面 他以畫筆記下台灣40年哀歌:才看30幾組就看不下去…

2021-01-06 09:30

? 人氣

陳武鎮與其新作《囚》(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戒嚴時期的陳武鎮重考上電機系仍怕被要求別去上課、想畫白色恐怖卻怕被警察問「怎麼畫這人東倒西歪」,直到解嚴後才逐漸放鬆,慢慢說出一切、以畫筆記錄一切(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台灣不只經濟重建,文化重建也很重要」詩人李敏勇點破台灣困境:台灣人在長期被害歷史裡,也不知用文化去展現…

談起以藝術呈現白色恐怖這事,長期關注轉型正義之詩人李敏勇評析,陳武鎮的作品豐富、且是作為見證的藝術──台灣直到1990年代才有真正民主化過程、轉型正義工程更是2000年後才開始,為何許多藝術品沒有見證的條件,是因為台灣特殊歷史構造,1945年戰後在長期戒嚴統治裡,台灣人沒那個表現的自由:「沒表現自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控制你、讓你不敢表現,另個條件是讓作者沒那個感覺可以表現的自由,這就是台灣雙重歷史病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敏永表示,雖然1970年代文學作品對白色恐怖就有一些見證跟批評,但美術作品進展比較緩、陳武鎮也是在2000年以後才開始創作,短短20年內不斷以各種藝術媒介呈現台灣白色恐怖的見證,這是很特殊的。

1999年,李敏勇曾去德國參訪路德維希博物館,當時展出有幾個主題,包括都市的光與闇、繁華同時卻有多少人在牆角小巷穿不暖吃不飽,包括資本主義發展下「消失的地景」,更大的主題就是法西斯主義跟共產主義──很多藝術家用作品呈現極端右翼、左翼對人的惡行,在李敏勇看來,陳武鎮的很多作品也可以放路德維希博物館裡面,是法西斯主義對人類的破壞,他不是扁平地在圖像旁寫蔣介石有多壞,而是以用畫面圖像,讓作品清晰傳達白色恐怖、國民黨統治台灣時代受難者受到的精神壓迫。

陳武鎮《囚》收錄作品(陳武鎮提供)
在李敏勇看來,陳武鎮的很多作品也可以放路德維希博物館裡面,是法西斯主義對人類的破壞,(陳武鎮提供)

李敏勇說,像陳武鎮這類的作品其實很稀少,要找美術家見證台灣白色恐怖沒幾人,二二八圖像找來找去都是黃榮燦的圖、例如那張著名的「恐怖的檢查」,但陳武鎮的作品接續這段,裡面有血有淚、各種經歷,就是給政治犯的紀念。

對於李敏勇發言,陳俊宏說,這些發言就是替台灣藝術創作發展的病理「把脈」,許多年輕朋友可能以為白色恐怖已過去了,但過去沒有過去、很多問題到現在仍存在,這不只影響到被害者與被害者的家庭,也影響到創作自由──如果去看一個籠子裡的鳥為什麼不會飛,單看每根鐵桿子無法理解,但如果從比較遠的視角去看環環相扣的鐵絲網如何進行綿密統治,就知道這鳥為何不會飛;同樣地,當年威權統治時期對一個人的創作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是由上而下統治過程壓制非常多的可能性,受難者蔡焜霖也見證過威權政府對漫畫產業打壓、進而改變整個產業進程的歷史。

陳俊宏說,很多人會覺得「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就是為什麼「過去還沒過去」的重要證據之一,「政治歸政治」是一種非常去政治化的說法,而去政治化就是最政治的行為,當年統治者就用這樣方式要所有創作都在其框架下進行──如今陳武鎮透過創作呈現白色恐怖,不僅讓這段歷史被看見,也彰顯其不斷反抗壓迫的精神展現。

李敏勇補充,藝術產生的影響要是長久的,才可能在國民心內改變國民意志跟感情,這是一場對統治時代反抗的表現戰爭──統治者以經濟發展引領被統治者,文化工程在戰後台灣社會沒受到太多重視、台灣人在長期被害歷史裡也不知用文化去展現,這就是台灣存在的、表現意義的困境。

詩人李敏勇出席陳武鎮《囚》新書發表會與談(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台灣不只經濟重建,文化重建也很重要,要被世界看重不只防疫很辛苦,還有要讓我們的藝術品在世界文化有位置。」李敏勇最後如此說(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儘管李敏勇悲觀覺得,若是有人提案「拚經濟,別做轉型正義」的公投很可能會過,這就是台灣的社會條件、歷經殖民統治後物質主義超越精神主義,但藝術作為精神條件本來是人們作為「有意義的人」的條件,藝術家與國民可能都在這個困境裡,不只是藝術家的責任。

「台灣不只經濟重建,文化重建也很重要,要被世界看重不只防疫很辛苦,還有要讓我們的藝術品在世界文化有位置。」李敏勇最後如此說。而記下台灣苦難時期、反抗壓迫的陳武鎮畫作,或許便是機會之一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