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將領承認「韓戰消滅了五分之一的朝鮮人口」北韓對美國恨從何來?

2017-09-14 19:11

? 人氣

戰後視察平壤的一家國際委員會也曾確認,那裡沒有任何一座建築物不曾受到空襲的破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同二戰末期盟軍對德國城市德累斯頓發動大規模空襲一樣,朝鮮人也目睹自己的家園被夷為平地、燒成灰燼。大多數人只能被迫躲到狹小的地下防空洞保命。

那些藏身之地,真的比「洞」好不了多少。

當時全世界都在緊張地關注著朝鮮半島,害怕美國和蘇聯最終會打起核戰。平壤外長則在聯合國譴責了「美帝國主義殺戮平民的獸行」。

這位外長還說,為了確保平壤被火焰包圍,「大西洋對岸的野蠻人」投下有延遲引爆裝置的炸彈,讓平壤人根本無法走出家門。

大壩、電站、鐵路等基礎設設也受到系統性轟炸。金泰宇教授說,舉國上下,人們無法在地面過正常生活。

朝鮮當局下令全民總動員,在地下修建市場、軍營等設施,確保國家運作。

朝鮮成了一個空襲警報長鳴的地下國家。

朝鮮戰爭
平壤被炸成一片廢墟

珀爾森教授說,「平壤整座城市都搬到了地下,這給市民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他解釋到,這種恐懼一直延續到今日。在他看來,這也是北韓許多重要的倉庫、物資仍然深埋在地下的原因之一。

戰爭期間,入夜,北韓當局組織人民緊張修複白天被炸毀的公路、電廠等。他們的工作成果令美國人吃驚、惱火,剛炸毀沒多久怎麼就又修好了?

前線戰事陷入僵局,空襲中受害最為嚴重的是朝鮮平民。

最終,1953年,經過長期交涉後各方簽署停火協議。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直希望避免事態升級、和蘇聯發生直接衝突。

他的繼任艾森豪威爾也立刻意識到,美軍不可能在朝鮮半島永遠打下去。三月,史達林去世,改變了莫斯科的政治氛圍。

首爾大學歷史學家韋瑟爾斯比(Kathryn Weathersby)說,通過蘇聯檔案得知,史達林曾反覆要求朝鮮和中國堅持和美國拼下去,讓美軍在朝鮮半島這個泥潭中至少陷上兩到三年,從而給東歐共產主義陣營一個踏踏實實重新武裝起來的機會。

沒有了史達林,(朝鮮半島)停火變得更容易。

朝鮮半島一直沒有實現和平、統一,這也成了平壤宣傳的一貫論調。北韓媒體一次又一次提醒人民,不要忘記美帝國主義的轟炸機給朝鮮帶來的慘痛。金氏領導人會把自己描繪成建築師,領導勇敢的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最終讓朝鮮獲得自由。

用珀爾森的話說,這是為了強化官方的論點:是朝鮮的頑強抵抗、威武不屈擊退了美國人。

在某種層面上,戰爭後遺症被金氏王朝用來給他們推行的意識形態添柴加油。

同時,這也是平壤當局一直不放棄研發核武的原因之一。

朝鮮戰爭
美國宣傳:共產主義入侵韓國是犯罪行徑

朝鮮問題專家說,熱衷宣傳的平壤當局會毫不猶豫地修飾歷史。韋瑟爾斯比舉例說,北韓的戰爭紀念館中不會突出美軍空襲轟炸的重要性,或許是因為他們擔心強調美軍的先進和優勢會引發令人不舒服的問題。相反,北韓的紀念館會突出美軍地面部隊殺戮無辜的暴行。

在她看來,朝鮮半島的分裂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美國繼續在韓國和日本保持強大駐軍,這都讓北韓感覺他們仍然處於永久性的緊急狀態。

防衛及安全研究獨立智庫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的布朗克(Justin Bronk)最近撰文說,北韓軍隊在與韓國交界處的備戰物資、彈藥等都存放在地下筒倉裏。

戰爭中,從天而降的炸彈雨讓北韓成了一個堡壘國;70年後,這一點仍然沒有改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