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緊縮審計法規,趕中概股回家?阿里巴巴早就揭開中概股回歸大幕

2020-12-07 09:23

? 人氣

在中國監管機構上個月叫停了螞蟻集團(Ant Group Co.)的滬港兩地大型IPO之前,該公司股票已獲得超過340億美元的認購承諾,同時也繞開了美國交易所。即使沒有螞蟻集團的IPO,2020年香港市場IPO和二次上市的融資規模也依然創下了10年高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駐聖地牙哥的投資主管Louis Lau說,眾議院通過的審計法案並不意外。他表示,法案如果實施,將對投資者有利,因為對中國公司的審計標準和披露要求將得到加強。

Lau表示,他的公司已將長期持有的部分中概股頭寸轉為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同時繼續在美國交易其他公司的ADR。

他說:「長遠來看,這可能有利於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律師事務所孖士打(Mayer Brown)的企業和證券合夥人埃爾德(Jason Elder)表示,一些美國投資者已經可以投資香港市場,但其他投資者,特別是散戶,可能無法再投資從美國退市並轉到亞洲上市的中國公司。

但埃爾德指出,如果美國和中國能在遵守新規的三年緩衝期內達成妥協,這種情況也可能不會發生。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正在起草一項提議,可能允許中國公司在不違反中國限制資訊分享的法規的情況下遵守美國的新規則。這可能涉及到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監管下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賬目進行二次審核。

中國證監會已暗示對部分公司的審計底稿接受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核持開放態度。中國證監會官員上個月表示,期待儘快與美國同行就具體方案展開磋商。

中國證監會在11月20日的聲明中說,相信雙方秉持開放、專業態度,一定能就聯合檢查方案達成共識,有效推進中美審計監管合作。

DWS亞太區首席投資官泰勒(Sean Taylor)表示,與擁有更多選擇的大型科技公司相比,中國國有企業不太可能與美國監管機構分享數據,而一些小公司可能不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條件,這些公司受新規則的影響會更大。他說:「這讓我們在考慮買入哪些公司時需要更加仔細的挑選。」

根據Dealogic數據,今年有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私有化,總額達167億美元,是2015年以來交易價值和交易量最高的一年。其中許多是因為交投不足和估值低迷而私有化的,但一些分析師指出,如果無法遵守新的審計規則,可能會有更多公司自願退市。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