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出來面對!民進黨不要只想躲在豬內臟後頭

2020-12-03 06:00

? 人氣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至立院進行施政報告,遭國民黨委員潑豬內臟杯葛。(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至立院進行施政報告,遭國民黨委員潑豬內臟杯葛。(顏麟宇攝)

27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到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並且接受備詢時,因為蘇揆在民進黨立委的護航下完成報告,引發國民黨立委不滿,隨後就上演了「豬內臟大戰」。此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已無需再多做贅述,但理性思考,究竟為何我們的立院,會變成是豬內臟的戰場?事情為何會演變至此?國民黨為何要出此下策?還有這些激烈衝突的背後,到底有哪些是民眾真正需要知道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件的源頭

早些時候,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在公開談話指出:「她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民眾和相關業者在毫無防備及還沒準備好的前提下,就要接受含有萊劑的美豬美牛,社會大眾其實是很難接受這件事情的。

風波越演越烈

萊豬的開放茲事體大,國民黨和其他在野黨開始打著「護食安」的口號在立院質詢,要蔡政府能夠「收回成命」,拒絕進口這類的肉品。如果真的非得進口,那至少要做到清楚的「含量標示」,讓民眾知道自己買的肉品是否安心。但是這些訴求,民進黨根本都沒有聽進去。反而開始打起護航戰,開始說「時空背景不同」、「開放萊劑符合國際潮流」等等瘋言瘋語。

民眾要的,就是一個能夠放心的飲食環境,自已能吃得安心,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吃得安心,但是筆者試問,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你們到底又為民眾把關了什麼?國民黨團多次在立院提出要含有萊劑的肉品要用「成分含量」標示,但民進黨多次否決掉這樣的提案,堅持自己的版本只要「產地標示」,那不就是給萊豬找漏洞,開後門嗎?

不願面對民意的民進黨,以及退無可退的國民黨

反對萊豬一直是民意的主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6日公布最新民調,高達7成以上的民眾不贊成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即便泛綠民眾也有5成以上表達反對意見。面對如此高的反對聲浪,加上11月22日秋鬥遊行,主辦方稱5萬人參加此次遊行,並且有近40個團體走上街頭,如此激烈抗爭就是為了反對萊豬。為什麼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不願意面對這樣的民意?不是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一紙行政命令,一堆的網路宣傳,一昧的模糊焦點,這就是我們台灣人要的民主進步?

20201122-秋鬥遊行,秋鬥大隊隊伍於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高舉手牌發表訴求。(陳品佑攝)
秋鬥大隊隊伍11月22日於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高舉手牌發表訴求。(陳品佑攝)

為了萊豬開放的議題,在野黨多次和執政黨在國會僵持不下。其實國民黨的訴求也很明白,其一,就是行政院場蘇貞昌對萊豬這場鬧劇,向國人道歉。再者,立法通過萊豬成分含量標示,讓民眾可以清楚明瞭自己買到的肉品,不要只是標產地,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我買到的豬肉到底有沒有含有萊劑,而不是只單單看產地而已。但有人數優勢的民進黨就是堅持不要通過含量標示,行政院長也是堅持不要為萊豬道歉,而國民黨退無可退,當然就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抗爭戲碼的強度。

結論

當然平心而論,亂丟食物絕對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更何況這些人都是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人民對他們是有一定的期待,他們對人民也是有責任和義務的。國會殿堂被這樣玷污,絕對不是人民樂見的事情。

這次國民黨亂丟豬內臟確實很噁,但在這噁心的背後又是什麼?民進黨就為什麼如此堅持萊豬的進口,就為什麼不肯通過更積極的食安法案來捍衛國人健康?筆者絕不會說,國民黨丟得好,再多丟一點,因為這是很沒有道德的事情,不只多數民眾無法接受,甚至連外媒第一時間都爭相報導,堪稱世界奇聞。

20201127-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至立院進行施政報告,遭國民黨委員潑豬內臟杯葛,民進黨立委王美惠將內臟丟回。(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至立院進行施政報告,遭國民黨委員潑豬內臟杯葛,民進黨立委王美惠將內臟丟回。(顏麟宇攝)

但是反問民進黨,你們此時強行通過萊豬的進口,你們和主流民意背道而馳的嘴臉,難道就不噁心嗎?今天國會殿堂必成豬肉市場,難道就全是國民黨的責任嗎?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你們沒有全力捍衛國人食安,你們沒有正視國人不願意接受進口萊豬的民意,你們只想躲在輿論和網軍的背後,然後順勢依靠國民黨的豬內臟新聞,模糊焦點,安全下莊,最後暗渡陳倉,通過萊豬、萊牛的進口。

所以,在這些骯髒噁心的背後,回歸理性,筆者認為,民眾最需要知道的,是這些政治角力中,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我們要的就是一個放心的食安環境而已,我們也應該繼續用這樣的訴求去監督施政者,雖然不是鼓勵政客都去丟豬肉,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激情和輿論埋沒了,而忽視了對社會大眾而言,最值得關心的食安和健康。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