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視障者進戲院連武打戲、高速運球畫面都能馬上聽懂?

2020-11-09 08:00

? 人氣

金馬影展今年首度與文化部影視局、口述影像發展協會合作,推出《下半場》口述影像版本,背後意義除了兼顧文化平權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也是台灣首度有電影院放映口述影像版本電影。示意圖。(資料照,甲上娛樂提供)

金馬影展今年首度與文化部影視局、口述影像發展協會合作,推出《下半場》口述影像版本,背後意義除了兼顧文化平權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也是台灣首度有電影院放映口述影像版本電影。示意圖。(資料照,甲上娛樂提供)

每逢大小影展,場內影迷總是盯著螢幕、目不轉睛怕錯過任何重要環節,不過今年金馬影展卻有個特殊的放映場次,播的是運動電影《下半場》,但觀眾卻不專注在場上的球員,反倒戴上耳機,不少人甚至閉上雙眼仔細聆聽「慢動作的畫面裡,桐豪用力一扳搶到球,卻因為太用力,手撞上秀宇的臉,球也順勢飛走。秀宇飛身救球把球撥回場內,自己卻摔出場外撞上廣告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人在觀賞的,正是所謂「口述影像」版本電影,金馬影展今年首度與文化部影視局、口述影像發展協會合作,推出《下半場》口述影像版本,背後意義除了兼顧文化平權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也是台灣首度有電影院放映口述影像版本電影。

2018年10月1日_視障者進兩廳院欣賞表演。(取自臉書「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我國約有5萬6000多名視障者,在2018年公布的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中顯示,58.81%視障者主要休閒活動為看DVD、錄影帶與電視。示意圖。(資料照,取自臉書「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我國約有5萬6000多名視障者,在2018年公布的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中顯示,58.81%視障者主要休閒活動為看DVD、錄影帶與電視,此外也有0.46%視障者會選擇去電影院看電影。

要協助視障者享受影視趣味,便得透過口述影像。口述影像是透過文字語言的描述,來輔助視障者理解影像訊息,從電視節目、電影到博物館導覽等都是應用範圍,而影視作品的口述影像,便是在不干擾原有聲音、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裡如場景、燈光、人物表情與動作等視覺資訊,透過語言解釋描述。

「不只是讓人知道故事就好,還要描述場景」

口述影像發展協會資深訊息設計師趙又慈說明,口述影像是要讓視障者接觸視覺訊息,邏輯跟有聲書或廣播劇有很大差別。她舉例,同一段劇情如果是廣播劇,可能只會說「主角開車,眼睛緊盯著前方,前方有警察盯著路口」,但若是口述影像,則可能會描述「誰誰誰瞪大了眼睛,畫面來回特寫駕駛的臉,跟警察僵硬的表情」,不是只是讓人知道故事就好,還要描述如時空場景、鏡頭的切換等。

趙又慈說明,其實的大多數視障者都是後天導致,他們以前有過視覺經驗,對視覺敘事會有殘留記憶,更能透過口述影像,重溫真的在看電影的經歷。

第一家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電影療法」的傑美利電影院。(曾廣儀攝)
口述影像發展協會資深訊息設計師趙又慈說明,口述影像是要讓視障者接觸視覺訊息,邏輯跟有聲書或廣播劇有很大差別。(資料照,曾廣儀攝)

但要透過「說」的表達各式各樣影片,如何表達也是門學問。趙又慈指出,很多人以為口述影是翻譯,但這不像「母親」對應「mother」,視覺在一瞬間可以傳達很多資訊,可以快速知道一個東西的款式、功能、材質,甚至可以知道價值、什麼位階的人在用等,視覺背後又什麼意義,什麼讓人感動、寂寥、不舒服等,一般人沒受過訓練的話很難精準表達。

趙又慈說明,人類1秒只能講4至5個字,過去像《臥虎藏龍》這樣的武打片,口述影像可能根本來不及描述武打場景,所以會用抽象的方式表達,只會說「一陣刀光劍影」,不會描述誰出了刀、誰出了劍。而如《下半場》,最後決賽時球在球隊之間快速傳來傳去,連明眼人也未必分得清楚誰拿球,因此也會採用大概的描述,不會細部描述現在誰拿球、誰運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