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選摘(1)

2017-09-05 05:10

? 人氣

在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在亞洲加強美國的軍事角色後,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若台灣屈服於中國的武力之下,美國新的戰略目標將完全毀壞,美國也會在亞洲成為二流強權──川普無法忍受這種發展。因此,台灣看起來仍和過去一樣,可能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戰爭之火正在逐漸燃燒……。圖為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AP)

在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在亞洲加強美國的軍事角色後,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若台灣屈服於中國的武力之下,美國新的戰略目標將完全毀壞,美國也會在亞洲成為二流強權──川普無法忍受這種發展。因此,台灣看起來仍和過去一樣,可能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戰爭之火正在逐漸燃燒……。圖為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AP)

在陳水扁自2004年起的第2任任期的中途,中美之間的緊張氣氛開始緩和。華盛頓加強對陳水扁施壓,防止他挑釁北京。華盛頓也告知北京,中國無需擔心陳水扁,因為美國會克制其冒險主義。而中共高層對於華盛頓的承諾和後續行動十分滿意,中國因此可放心投入其他事務,例如持續狂飆的經濟發展和擴張軍事能力。北京瞭解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對付台灣……而現在,時間似乎更多了。當時陳水扁的注意力越來越專注於國內事務;換言之,他的政府開始失去效能。群眾公開反對陳水扁政府的貪腐成了台灣主要的日常景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在2008年3月當選為台灣的新任總統。他是與陳水扁非常不同的領導人。馬英九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希望與美國相處融洽,並承諾他不會把華盛頓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

前述發展的結果是,緊繃的台海情勢迅速降溫,兩岸籠罩在和平的氛圍下。但相較於真正與長久的和平狀態,台海情勢更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沒有太多人理解此發展;因此許多國家在此時卸下武裝,至少美國和台灣不再全副武裝。

當美台卸下武裝,中國大幅擴軍

在馬英九當選數月後,歐巴馬(Barack Obama)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由於歐巴馬追求世界和平,並希望美國在國際上受到歡迎,因此他主動裁減美軍的規模和火力。也因為歐巴馬重新點燃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火,其措施在亞洲造成的影響更大。另一方面,中國持續快速擴張軍事和推動現代化工程,每年百分之10以上的國防預算增長成為常態。換句話說,中國並未進入和平模式,而是為下一場對決做好準備。或許大部分的人選擇充耳不聽,但國際關係學者對此有話要說──提升或降低軍事能力不必然引起戰爭。然而,根據歷史教訓和電腦推演顯示,在一國選擇擴軍、另一國選擇裁軍時,衝突就會爆發。這是當時的發展趨勢。

歐巴馬到兒時家園印尼度假,最後一天在雅加達演說(AP)
由於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追求世界和平,並希望美國在國際上受到歡迎,因此他主動裁減美軍的規模和火力。然而當時另一方面,中國則持續快速擴張軍事和推動現代化工程,為下一場對決做好準備。(AP)

當有導火線的時候,衝突和戰爭更容易爆發。有時小國能扮演導火線的角色,而台灣正在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怎麼說呢?馬英九的親中政策顯得操之過急,其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交流的努力引起民眾的反彈和質疑。對許多台灣人來說,緊密的兩岸經貿交流代表依賴,而依賴中國將危害台灣的民主和主權。其他方面的交流也一樣。因此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好感非但有減無增,而且對北京心生畏懼。他們反對更頻繁的連結並偏好正式獨立的選項。

馬英九為了與中國和解、讓美國滿意並穩定台海情勢,於是決定抄捷徑,優先落實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政策。他執政不久後便發現,他的政策越來越難討好民眾。接下來他所面對的困難越來越棘手,而對其中的某些問題採取行動也有困難。此外,整體氛圍不利於馬英九。馬英九不受民眾歡迎,反馬的勢力也愈來愈強。中國因此開始懷疑馬英九的能耐。而美國官員同樣也愈來愈對馬英九有所保留。馬英九對中國太過友善,導致許多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認為他的最終目標是完成兩岸統一。他們認為這個目標實際上不符合他在2008年競選期間及其後所喊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政策。

無論如何,華盛頓政策社群的某些人──尤其是軍方和情治社群──認為一個分離的台灣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對他們而言,台灣有其價值。美國民眾也同情台灣,並認為台灣有權選擇自己的未來。

與此同時,中國在2005年針對台獨支持者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若和平統一的手段功虧一簣,中國將以非和平的手段處理台灣問題。但這項法案自頒布後便束之高閣,因為其並沒有明確的實施期限。然而現在討論該法的聲音不斷。在馬英九時代即將落幕時,中共高層對他失去信心了。他們預測台灣會再次經歷政黨輪替,而民進黨將重新執政。他們費心研究一套能因應民進黨再次執政的不確定性。

北京從經濟、政治、軍事依序打擊蔡英文政府

此時歐巴馬試著形塑自己的一套中國-台灣政策並走自己的路……在其任職總統初期,歐巴馬贊同中國高層的說法,並認為台灣是北京不惜一戰的「核心利益」。歐巴馬不想與中國交戰,因此台灣是能讓步的議題,而答案就是放棄台灣。歐巴馬有一段時間如此暗示,他在政府、媒體和學界的支持者則振振有詞地指出台灣無法防禦,美國人民不希望再捲入一場犧牲美國大兵的衝突,美國也不應該陷入中國的內戰中。

後來歐巴馬的立場有了大轉變,因為他發現中國高層耍了他,他採取為了圍堵中國而設計的「轉向亞洲」政策;至少大部分的觀察者如此認為。許多觀察者也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轉向亞洲政策的經濟部分之目的也是為了圍堵中國。然而,歐巴馬大幅刪減了美國的軍事預算。當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和聲譽下降時,轉向亞洲政策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便成為犧牲品。歐巴馬政府對中國懷恨在心。自從尼克森與北京和解以來,中美關係不曾如此低迷,而可能爆發衝突。

2016年初,民進黨和其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贏得總統暨立法委員大選的勝利。蔡英文和民進黨皆指出,中國必須「接受事實」,並改變其對台政策。換句話說,北京必須做出讓步。然而,中共高層依然趾高氣揚,他們不打算「接受事實」。實際上北京也不需要讓步,他們有辦法反制蔡英文和民進黨,其策略依序為經濟、政治和軍事壓力。

北京三管齊下,首先著重打擊台灣經濟。蔡英文和民進黨感受到來自北京的壓力。當台灣的經濟如一灘死水之時,北京逐步升高衝突──施行政治和軍事鎮懾,甚至直接對台灣下戰帖。這些舉動讓台灣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的信心下滑,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民調因此嚴重滑落。然而,蔡英文和民進黨唯恐其在國內的可信度遭殃,對中國仍維持著不屈不撓的姿態。他們在黨內的基本盤強烈主張台獨,並認為美國會在危機發生時保衛台灣。他們對中國嗤之以鼻,而導致兩岸關係嚴重緊繃。

在兩岸開始漸行漸遠的情形下,川普(Donald J. Trump)當選美國總統。身為外交事務的門外漢,川普為美中台三角關係增添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當川普為新內閣招兵買馬時,蔡英文致電川普,傳達祝賀之意。然而,蔡英文擔心川普對她和台灣的看法,因為她曾在選前表態支持希拉蕊。希拉蕊曾從台灣募款;川普批評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以及台灣有限的國防預算。川普會因此展開報復嗎?川普接了來自台灣的電話,與蔡英文友善地聊了10分鐘。美國媒體以熊熊怒火回應川普,因為他打破了既有的規則。媒體認為川普的行為充滿危險。

事實上,美國媒體為顛覆川普政權而無法自拔,誰會在乎中美和平?媒體似乎不關心美國對中和對台政策是否成功,對維持亞洲和平的目標也不以為意。許多媒體似乎認為,若能促使川普下台,即使冒任何風險──甚至與中國開戰──也在所不惜。

歐巴馬留給川普的難題;中美衝突會成為熱戰嗎?

由於一中政策是維持中美友好關係的公式,因此當川普開始質疑美國的一中政策時,便如火上加油般挑起中國最敏感的神經。美國的主流媒體說出川普「不按牌理出牌」。雖然川普希望改善美國對中的貿易赤字,但他是否太操之過急?當美國突如其來的轉變時,中共高層卻煩惱著內失業和社會穩定的問題。然川普面對美國在亞洲日漸衰退的影響力,也有一句對應的口號:以實力帶來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雖然雷根成功地擊潰蘇聯,但我們也必須認知到,中國不是蘇聯,它與蘇聯不同。由於中國是快速成長中的經濟和軍事強權,美國能阻止甚至反轉美國軍事實力向下沉淪的趨勢嗎?

各方再次對現狀國(美國)的衰退和挑戰國(中國)的快速崛起議論紛紛,而戰爭被認為是可能的結果。事實上,中美兩強早已處於交戰狀態──經濟、網路、間諜等各類型戰爭,兩國也在東海和南海針鋒相對。這是歐巴馬留給川普的難題。這情形會升級成一場熱戰嗎?

西方的主流媒體、美國學界、好萊塢以及在華盛頓的政府官僚不僅討厭川普,也厭惡中國。對他們來說,中國崛起等於自由國際秩序的結束。中國奉行一種不同的全球主義──一種足以摧毀由西方打造的國際體系的信念。因此中美衝突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美國能一石二鳥。

今年4月,川普與習近平在有「第二個白宮」之稱的佛羅里達海湖山莊(Mar-a-Lago)會面以後,他似乎打破了美國將與中國交戰的說法。據說川習兩人成為「好兄弟」,在想法上有一些重要的交會,甚至達成一些具體的協議。然而,川普的美國國防再造計畫卻投射了另一副景象──透過一支更大、更強勢的海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清晰可見,並無可避免地提高美中對決的可能性。朝鮮半島、中日之間的尖閣群島(釣魚台)爭端(日本是美國強烈支持的盟友)與南海(及其重要的資源和貿易路線),都是引爆中美危機的問題點。

台灣也是。在川普決定在亞洲加強美國的軍事角色後,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台灣在地緣政治上有阻絕中國海軍向太平洋擴張的重要功能,並可作為美軍的區域基地。台灣已經開始向美國提供有用的情報。若台灣屈服於中國的武力之下,美國新的戰略目標將完全毀壞,美國也會在亞洲成為二流強權──川普無法忍受這種發展。因此,台灣看起來仍和過去一樣,可能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戰爭之火正在逐漸燃燒……。

*作者康培莊(John F. Copper)是美國羅德學院(Rhodes College)史坦利.巴克曼(Stanley Buckman)傑出教授,國際研究系榮譽教授。畢生關注台灣和兩岸關係發展。本文選自作者最新版著作《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譯者:劉泰廷,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許劍虹,事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