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析媒體民調怪現狀

2017-08-03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媒體民調充斥各種怪現狀,奇情程度雖比不上聊齋誌異,但「你看到的都是假的」,未來看待媒體任何調查結果,冷眼以對就是最好的因應。(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作者認為,媒體民調充斥各種怪現狀,奇情程度雖比不上聊齋誌異,但「你看到的都是假的」,未來看待媒體任何調查結果,冷眼以對就是最好的因應。(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近日網路媒體的初選民調,因公正性受到質疑而鬧得沸沸揚揚。身為民調界長期工作者,原應遵循所受專業訓練及此行業共同默契,保持「不語」,不對各種民調評論與指點,但因網路真假資訊充斥、帶風向等狀況嚴重,所以仍試圖以近日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幾項調查為例,整理三個常見繆誤,做為公眾在判讀各種民調資訊的參考。
網路民調充滿虛假及操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先從網路民調開始吧。此次引起爭議的主題是高雄市民進黨內初選,yahoo及蕃薯藤的調查結果被指有「灌票」的情形,不僅單日內衝高數萬票數(蕃薯藤被指一晚衝135萬票),投票結果也與傳統調查的結果有很大出入,事後,這些不公正的調查結果被某些人取材用做宣傳。

這個事件的爭點有兩個,一個是灌票,一個是事後宣傳。後者非屬民調討論範圍,就擱下不論。但灌票說的指述可能嗎?技術上來說,是絕對沒問題的。

雖然這兩個投票活動都限定一帳號一天一次投票權,但熟悉網路架構的資訊人都很明白,只要寫個程式,將cookie上的瀏覽記錄刪除,就可於當日重覆點選投票,更有甚者,再抓個鍵盤精靈程式,就更能自動化地投票,一天一台裝置投上十數萬票,並非不可能。至於,是否只有一人灌票?又灌到哪去?只要yahoo和蕃薯藤願意開放資料供檢視,要釐清並不難。

看一看yahoo民調。高雄市從7/17—7/20共投了21萬3472票,台北市從7/27—7/30投了1萬513票。同樣為期四天,何以高雄的投票數比台北多了近20倍,其中大有玄機。
反過來看,投票數低,就不是被操縱的嗎?顯然不是。
民調界對於網路民調一直都嘗試要使其更精準化,但始終未將其納入正統調查的原因(除了某些特定主題),主要是因網路世界的高匿名性、可操縱性及低識別性,使研究者無法正確推論至整體。

以yahoo台北市長的投票來看,總投票人數中的人口結構,與台北市現有投票人口的結構有很大誤差(如下表)。

台北市20歲以上人口結構。(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台北市20歲以上人口結構。(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這個誤差的解釋有很多,包括虛擬身分、網路世界的使用習慣差異…等,不管為何,都共同指向一個清楚的結論:網路民調的低可靠度。至於此份民調中還有開放北中南東各地居民投票、並且無法辨識投票者是否居住在台北市…等問題,自然就都不用再討論了。

在被利害相關者操縱、可靠度十分低落的情形下,網路民調目前的處境已淪為被綁架利用、甚或自導自演的宣傳工具。如果再看到任何網路民調結果發佈,把它丟到垃圾桶就是。

問卷設計預設立場及目的 

問卷設計是調查研究極重要的一環。客觀的調查者會極力避免問卷設計時的誘導及預設前提,但就算是文字上看來中立客觀,也不代表不會讓我們偏視或偏聽。有兩個例子可以看看:

中國時報在今年1月26報導時報週刊台北市長選舉的調查結果:在12個人同時競爭情形下,分別是柯文哲最高,得24.2%,丁守中是12.4、朱立倫11.1、賴清德10.2、連勝文7.7、張善政7.3、姚文智、顧立雄、羅智強、徐國勇、曾銘宗、蘇煥智等,加起來不到8%。

三立新聞在今年7月7日委託趨勢民調調查,在8個人同時競爭情形下,柯文哲32.1、丁守中8.0、朱立倫16.0、賴清德12.7%,李鴻源、姚文智、李慶安、傅菎萁加起來僅約10%。
上述兩個媒體民調,對調查結果下的標題都類似:柯文哲無人能敵、這七人都不是對手..。乍看,結果中立、解讀也正確。但實際上,有二個主要問題:

1、不符現實,對現任者有利。

12人或8人同時競逐行政首長職位,在現實上不太可能發生,更何況都是既有泛藍或泛綠的人選,在完全未經整合下全部參選,這種賽局的機會是零。這種題目設計,只對現任者有利。一般專業的調查都摒棄這種作法,而選擇更接近實際賽局的調查設計,如各黨黨內人選先互比、藍綠與無黨籍對比,頂多再加上藍或綠分裂。中時或三立的調查很明顯,若非不專業,就是不中立。

2、往特定方向解讀,未揭露實情。

兩個媒體的解讀都是柯文哲沒有敵手,但有經驗的專家會說:柯文哲危機四伏。因為他僅分別獲得24%、32%的支持,但泛藍的候選人卻獲得40%、32%,備受挑戰者威脅。解讀方向與媒體完全相反,再一次指出,中時三立,若非不專業,就是不中立。

上述兩例是在「不同人競逐同一職位」時的繆誤,另外一個案例,是不同人在不同職務表現」的題目設計繆誤。中國時報在今年7月10日公佈了一份滿意度調查,內容是:柯文哲、蔡英文、吳敦義三人對比的滿意度分別是37.0、15.3、14.1,並下了個結論:「蔡英文和吳敦義的聲望相加還不及柯P」。

這份調查最大的繆誤是:政治人物的滿意度或聲望與他的政治職務習習相關。民眾會依據他的職務,建構對此職務角色的認知,也才會針對政治人物的表現給予評價。所以,職務角色不同,立足點不同,不可放在同一水平面對比。正統的調查依中時的調查,民眾究竟要以三人當市長、還是當總統、當黨主席來評比呢? 這麼明顯的錯誤,中國時報卻下這麼高調的結論,再一次曝露了自己的荒謬。

樣本揭露不足,影響判斷

其實,中時三立的調查除了在貌似專業的外表下隱藏特定目的,還有「樣本特質揭露不足,影響真實判斷」的問題。 

媒體調查的公佈,水準不一,在民調公佈的倫理中,最常見的是僅公佈委託執行單位、日期、份數等,能夠完整公佈樣本結構的不多。但還是有幾個調查公佈了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甚至是政黨認同等的樣本資料。例如以下三家(如下表),然而中時三立的調查卻缺乏此類訊息的揭露。

從這三家台北市長選舉調查揭露的政黨認同結構來看,差異很明顯。我們初步可以判斷,美麗島電子報的調查結果會對藍營較有利,新世代的結果會對綠營較有利、TVBS的結果對國民黨較有利。但是沒有公佈的三立和中時呢?

作者以美麗島電子報、TVBS以及新時代智庫為例,指出中時三立民調有樣本特質揭露不足問題。(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作者以美麗島電子報、TVBS以及新時代智庫為例,指出中時三立民調有樣本特質揭露不足問題。(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讓我們再看一個表(如下)。

針對同一個問題:「民進黨應不應該提名自己的人選」,兩個單位的結果相差甚多。但哪個單位的結果更接近真實?

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應不應該提名自己的人選?(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應不應該提名自己的人選?(作者提供,陳煜製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新世代智庫的調查樣本中泛綠的選民是比較多的,因此,若這個議題與民進黨較為相關的話,表態率會比較明顯,也會更接近泛綠選民的想法,所以有將近六成的民眾支持民進黨提名自己的人選。反之,因三立未能公開其樣本中的政黨結構,在其他的題目又已預設對現任者有利的前提,只能推斷,在這個題目也是會對現任者有利。果然,確實有38%的人認為不應該提名,略高於36.5,但如果三立能夠完整揭露樣本結構,我們才能更了解兩家公司差異這麼大的原因。

媒體濫用民調,所有相皆是虛妄

媒體的民調已從正統的調查發展出更多變形,除了網路投票之外,還有電話語音、FB直播…等,不管是哪一類,檢證之後,都有上述三項問題。那麼,我們還要相信哪一個調查結果? 只能說,選舉期間(包括初選與大選)發佈民調者多半都是有動機的,或帶風向、或宣傳造勢、或欺敵、或鼓舞軍心,最嚴謹、最客觀的結果,通常只會藏在各總部的核心幾人手中,你、我是看不到的。

媒體民調充斥各種怪現狀,奇情程度雖比不上聊齋誌異,但「你看到的都是假的」,未來看待媒體任何調查結果,冷眼以對就是最好的因應。

*作者為資深民調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