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中國出版」 紐約客記者拒絕著作審查

2014-05-04 13:33

? 人氣

《紐約客》記者歐逸文不願著作受審查,放棄中國出版機會(維基共享資源)

《紐約客》記者歐逸文不願著作受審查,放棄中國出版機會(維基共享資源)

曾獲普立茲新聞獎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長期觀察中國局勢,首本見證中國近代轉化史的著作《野心時代》(暫譯,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在幾經思考後,決定因審查制度放棄在中國出版。歐逸文指出,審查刪減對出版品的最大傷害不在於縮水的比例,而是它減弱了作品能夠刺激讀者思考的能量,甚而造就一種符合官方說法的錯誤暗示。中文讀者仍可透過台灣出版商讀到這本著作全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我審查先於官方審查


在讀過《野心時代》原稿後,與歐逸文接觸的上海出版社表示,中國版本將「很難」納入部分參與政治活動人士的章節,包括維權律師陳光誠、藝術家艾未未、作家劉曉波、慕容雪村、韓寒與「其他少數幾位」。並希望能獲得作者同意,在中國出版刪減版的《野心時代》。


這是中國出版社的「自我審查」制度。也就是在出版前,自行移除任何中國共產黨審定可能威脅政治安定的人名、詞彙與特定歷史事件。一名北京出版執行曾與作者協調修訂該書近1/4的內容,前言內的一句話:「這是中國最為多元、繁榮且都市化的時代,但她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關在牢中的國家。」便標記著「前半句可留」。


對中國作者來說,自我審查也是書寫的第一關卡,否則他們可能因逾界失去國內出版自由。檢察官得以引述其著作內容作為「煽動反對國家權力」的證據,中國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權將不符審查制度的書籍下架,並懲罰相關負責人士。美國總統歐巴馬首任就職典禮演說中,提及「制止了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段落也在廣播電視上消失,並從報紙演說稿中被刪除。


持續擴張的神秘標準


歐逸文指出,自首代皇帝秦始皇焚燒他國史書以統一人民思想,中國領導者一向瞭解且珍視審查制度的效果與重要。在北京生活與工作的8年間(2005-2013),歐逸文發現中國當局的審查標準相當難以捉摸。有些禁令會公開規範,例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曾明文要求各網站撤除「成都警察圍毆維權業主」相關影片;但大部分的禁令封鎖不可提及的人物與事件,神秘度高到一般人民也難以察覺。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的審查制度正在擴張。歐逸文舉例表示,關於毛澤東「大躍進」運動造成的飢荒是理所當然的禁制事項,但他也被提醒不應太過稱許鄧小平任內的經濟成功,即使這是受到中國共產黨認證的歷史。中國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也使得好萊塢屈服於中國審查標準,如007系列作《空降危機》(Skyfall)中龐德(James Bond)殺死一名中國保安、揭發澳門少女未成年性交易的情節都受刪除或修改。


歐逸文指出,中國審查制度的一個標準是維護官方歷史的權威性。因此,即使是談論前共產黨高層領導人薄熙來入獄事件也可能招來麻煩。即使這是官方發布的公開消息,不屬於不可見光的政治事件,但任何與官方版本說法不合的討論與陳述也是不受歡迎的。


不願作品暗示錯誤形象


任何試圖進軍中國迅速膨脹的翻譯出版市場的外國作者,都必須面臨審查制度的兩難。歐逸文表示,一名作者或許可以相信刪除後還剩下不少章節,不損作品主要核心,藉此合理自己的經濟妥協,但關鍵並不在於刪除的比例大小,而在於刪除的內容。


歐逸文表示,藉由刪除特定元素,調整原著對中國的描述,會造就一種不當的錯覺,導引讀者誤判中國在世界中的形象,更可能影響他們面對國家去向問題時的決策。歐逸文質疑刪改後的著作能夠保留多少激勵人心的能量與故事原始呈現的價值觀念。


歐逸文認為,消除異議、僅重述中國官方版本歷史的著作並無法對中國讀者有所助益,反而還有誤導效果。因而決定放棄中國出版機會,保護作品的真實能量。《野心時代》將透過台灣出版社與中文讀者見面。


(取自網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