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對大陸出口依賴度亮出紅燈

2020-09-14 07:20

? 人氣

靠著科技產品台灣八月出口創新高,只是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也創新高。(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靠著科技產品台灣八月出口創新高,只是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也創新高。(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上周公布的8月進出口數據,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度再次上升到46.4%的高點,前8月占比也達43.2%,雙雙來到歷史高點,這個數字應該是亮警戒紅燈了。雖然是因受新冠疫情、華為拉貨影響,但短期效應過後,是否能回到40%左右的「正常水準」,是讓人擔心了,更值得密切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8月出口311.7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8.3%;對中國和香港出口金額也同樣刷新紀錄達144.6億美元,占出口比例46.4%,前8月占比43.2%;相較於6月的46.1%、上半年的42.3%,甚至5月份的44.9%,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是呈上升趨勢,坦白說,這種增加的速度是相當驚人。

如果看出口品項,8月對中國出口年增率高達22.9%,主要就是電子零件、半導體出口大增,原因則是9月15日是美國頒布的「華為禁令」最後出貨時間,在此之前華為就已大舉向台積電等台灣供應鏈下單、趕著拉貨。如無意外,9月15日之後即可「回歸正常」,台積電不能再出貨給華為,台灣出口中國的金額會下降,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也會從46.4%的高峰下跌。

不過,該注意的不是華為拉貨帶來的短期依賴度提高,而是中長期的結構是否有改變,因為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是否還是會較過去的40-41%高出至少3-4個百分點左右?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這個「差額」主要是拜新冠疫情之賜,雖然中國1月爆發疫情並開始封城,造成經濟重挫,但4月之後疫情控制住後,經濟開始逐漸復元;歐美則是4月後因疫情擴散,只好大規模的封城、鎖國、經濟幾近半數停擺,需求當然大幅下降。

以數據來看,中國出口已連續3個月實現同比成長,在全球出口市場上的占比也上升到17.2%,去年其占比只有13.9%。以經濟成長率看,首季衰退6.8%,但第2季恢復3.2%的正成長。相較之下,歐美第2季都在嚴重衰退中,第3季也難回到正成長。

在歐美都衰退、需求下降時,台灣的出口當然是往經濟運作較接近常軌、仍有正成長的中國,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度走高難以避免。

現在要觀察與擔心的是:這個數字何時會降回「正常水準」?這10多年,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度大概就在40%,有時下降到39%、有時上升到41%,端視兩岸經濟情勢而定,這應該是屬於一般人「心理上」可接受的範圍。如果長期在44%左右,那些40%時就已擔心「依賴度過高」者,應該會感到「寢食難安」吧?

不過,何時能下降,幾乎全然不是操之在我,最關鍵的當然是各大經濟體經濟恢復成長、需求回到正軌、甚至有「報復性需求」出現,台灣對其它地區出口增加,中國所占比例就會下降。歐美各國疫情狀況反覆不定,經濟回到常軌的路走得緩慢、辛苦,專家擔心回到常軌的時間越長、經濟被破壞的程度越高(例如美國公司破產數量創10年新高),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而從出口數字來看,雖然大內宣總是敲鑼打鼓說台商回流、中國供應鏈大移轉,但既然出口占比到46趴,而且以「投資帶動出口」為主,那就代表兩岸間的供應鏈關係仍相當緊密,甚至連美商對川普再三威脅的「脫鉤論」、懲罰海外投資的美商等都不怎麼埋單─上海美國商會調查7成以上美商沒有計劃將任何製造業務遷出中國,只有不到4%的美企要把一部分產能遷回美國。

台美兩國政府正敲鑼打鼓推動台美組供應鏈,如果沒特殊誘因,務實的商人未必埋單,畢竟,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政府在推動台美供應鏈時,是該多想想誘因與風險,短期內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必然是欲低不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