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曲終、幕落、人散─看馬英九演戲

2017-07-17 06:50

? 人氣

馬英九2013年9月涉及洩密案,於2017年3月14日被台北地檢署起訴。馬英九的回應是,插手王金平關說案,只不過在執行總統的憲法職務,避免「世界級的醜聞」。言下之意,關說與洩密是一體两面,前者既不可縱容,也就合理化後者的「剷王」操作。在前台上,馬英九唱作俱佳,目中無人,連檢察官似乎都難以招架,疲於應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會的反應卻是涇渭分明,支持馬英九的人同仇敵愾,從自詡是國民黨「標杆」的吳敦義到矯情「任性」的羅智强,呼天搶地,如喪考妣。反對他的人也戮力同心,由民進黨立法院黨鞭柯建銘到陳水扁兒子陳致中,為天理昭彰,撃鼓高歌。這些情緖騒動其實都莫須有,對已經發生的後果,特别是戕害台灣民主和法治,不會再增減分毫。他們的信念倫理顯然壓過對責任倫理的追求,台灣的政壇也就烏煙瘴氣。

洩密案不光是國民黨多年内鬥的枱面化,在台灣政治光譜上,左右水火不相容,盡可從馬英九執政8年的作為與後遺症理出頭緖。一般評斷是,馬英九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卻無視自己眼中的樑木。透過新聞包裝,馬英九向外展示的是,天縱英才,出污泥而不染。

在下台後的有限舞台上,由自戀和自憐的角度看,馬英九在意的不外是鎂光燈的一點聚焦,並企圖改寫2015年11月在「馬習會」中斷送台灣主體性與自主權的不幸劇本。儘管生米煮成熟飯,歴史終究會記載,馬英九在前台上的演出表裏不一,面對不同觀衆,走不同台步,唸不同台詞,最新的「台灣人同意」及「民主統一」中國的論調,無非變相掩飾「化獨漸統」的手段。

馬英九的政治舞台也許在台灣,主要觀衆卻在對岸,特别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卸任後的一連串話語看,馬英九不敢或忘的難免是中共領導人的關愛眼神。他似乎忘了,在新加坡一别後,馬習共同開張的短暫酒店早已關門打烊,熄燈走人,再多合理化的說辭,恐怕也改變不了以總統地位矮化台灣國際定位的罪過。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