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曲終、幕落、人散─看馬英九演戲

2017-07-17 06:50

? 人氣

「馬英九只求站上講台,聼衆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就台灣政治局勢和海峽兩岸關係,重談老調,或大放厥詞,一再販賣所謂的『九二共識』」圖為前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77抗戰場。(蘇仲泓攝)

「馬英九只求站上講台,聼衆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就台灣政治局勢和海峽兩岸關係,重談老調,或大放厥詞,一再販賣所謂的『九二共識』」圖為前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77抗戰場。(蘇仲泓攝)

前總統馬英九7月11日到花蓮,在東華大學校友總會活動發表演說,强調蔡英文總統必須接受他任内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框架,以修補兩岸關係。馬英九信誓旦旦,面不改色,這八個字幾乎是他的武功密笈,走遍江湖無敵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2016年總統大選後,即使曲終(不再執政),幕落(總統府易主),人散(樹倒猢猻散),馬英九顯然不甘寂寞。卸任後,他到處尋找舞台,利用前總統身份,粉墨登場,在前台上唱作一番。後台,對台灣大部份政客來說,無異是獨守寒窯,寂寞難耐。

從國内大學或社團,到國外智庫或國民黨外圍組織,馬英九只求站上講台,聼衆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就台灣政治局勢和海峽兩岸關係,重談老調,或大放厥詞,一再販賣所謂的「九二共識」。東華大學校友總會的活動只是最近的例子。

就國際關係來說,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一種信念倫理(ethics of conviction),談不上責任倫理(ethics of responsibility)。前者屬於理念範疇,無關實證或經驗;後者則涉及責任擔當,亦即對言行所可能帶來的任何後果,負起無可推諉的政治或法律責任,例如辭職以謝國人。遺憾的是,由總統府到各級地方政府,台灣具有責任倫理的政客頂多是鳯毛麟角,而懷抱信念倫理的卻如過江之鯽。

即使在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於6月28日指出中共完全不同意「一中各表」後,馬英九依然堅信不疑。換句話說,他根本無視現實,也不在乎他的信念其實已被中國的「一中原則」綁架,代價是台灣失去主權與自主的揮灑空間,劃地自限。這不僅是馬英九個人的悲哀,更是台灣與中國之間政治糾纒不清的悲劇。

以卸任總統身份,馬英九可以利用各種話語,尤其是跟蔡英文總統相左的主張,在不同場合,輕易操弄台灣新聞媒體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因為市場競争區隔(統、獨媒體)與生存壓力(吸引讀者或觀衆),記者很難不落入與政客共生結構的陷阱,在報導上,多少就成為政客顛倒黑白或信口開河的共犯。

由於多年的黨政經歴,加上美國的留學經驗,馬英九應該相當清楚,新聞媒體與記者很難擺脱官方的新聞操控,特别是台灣幾十年的戒嚴和報禁已經馴化了一整代的媒體管理階層與資深記者,直接或間接造成「新聞室的社會控制」。當記者一窩蜂記錄馬英九或其他政客的演說時,一旦内容了無新意,又不分青紅皂白,凸顯的豈只是政客的炒作,更是記者不具辨識替代新聞或另類意見的洞察能力。

2005年7月2日,時任總統馬英九與立法院長王金平(AP)
「馬英九不僅無能檢視自身的虛假,更怪罪他人放肆,不知輕重,「馬王政争」的洩密案集其大成。」圖為時任總統馬英九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美聯社)

從台北市政府到總統府,不管舞台大小,無論劇本好壊,馬英九堅持自己是主角兼導演,擔綱挑大樑,其他人大多跑龍套,衆星拱月。就算旁觀者高喊,「國王没穿衣服」,馬英九不僅無能檢視自身的虛假,更怪罪他人放肆,不知輕重,「馬王政争」的洩密案集其大成。

馬英九2013年9月涉及洩密案,於2017年3月14日被台北地檢署起訴。馬英九的回應是,插手王金平關說案,只不過在執行總統的憲法職務,避免「世界級的醜聞」。言下之意,關說與洩密是一體两面,前者既不可縱容,也就合理化後者的「剷王」操作。在前台上,馬英九唱作俱佳,目中無人,連檢察官似乎都難以招架,疲於應付。

社會的反應卻是涇渭分明,支持馬英九的人同仇敵愾,從自詡是國民黨「標杆」的吳敦義到矯情「任性」的羅智强,呼天搶地,如喪考妣。反對他的人也戮力同心,由民進黨立法院黨鞭柯建銘到陳水扁兒子陳致中,為天理昭彰,撃鼓高歌。這些情緖騒動其實都莫須有,對已經發生的後果,特别是戕害台灣民主和法治,不會再增減分毫。他們的信念倫理顯然壓過對責任倫理的追求,台灣的政壇也就烏煙瘴氣。

洩密案不光是國民黨多年内鬥的枱面化,在台灣政治光譜上,左右水火不相容,盡可從馬英九執政8年的作為與後遺症理出頭緖。一般評斷是,馬英九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卻無視自己眼中的樑木。透過新聞包裝,馬英九向外展示的是,天縱英才,出污泥而不染。

在下台後的有限舞台上,由自戀和自憐的角度看,馬英九在意的不外是鎂光燈的一點聚焦,並企圖改寫2015年11月在「馬習會」中斷送台灣主體性與自主權的不幸劇本。儘管生米煮成熟飯,歴史終究會記載,馬英九在前台上的演出表裏不一,面對不同觀衆,走不同台步,唸不同台詞,最新的「台灣人同意」及「民主統一」中國的論調,無非變相掩飾「化獨漸統」的手段。

馬英九的政治舞台也許在台灣,主要觀衆卻在對岸,特别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卸任後的一連串話語看,馬英九不敢或忘的難免是中共領導人的關愛眼神。他似乎忘了,在新加坡一别後,馬習共同開張的短暫酒店早已關門打烊,熄燈走人,再多合理化的說辭,恐怕也改變不了以總統地位矮化台灣國際定位的罪過。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