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晏專文:中共建政,錢鍾書人生四十開始「退隱」

2020-08-22 05:50

? 人氣

1934年,楊絳與錢鍾書於北平合影。(取自維基百科)
1934年,楊絳與錢鍾書於北平合影。(取自維基百科)

陸游有一首〈示兒〉詩,是絕句,詩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做於嘉定二年(1209年),陸游臨死時寫的(放翁卒於農曆12月29日,折算成西曆則是1210年1月26日),這是陸游的絕筆,詩中最後二句傳誦千古。錢鍾書為這首詩做了一個小注,這個注極佳,茲錄如下,俾供大家參考。他說:「參看《劍南詩稿》卷九〈感興〉第一首『常恐先狗馬,不及清中原』;卷三十七〈太息〉:『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見中原』;卷三十六〈北望〉:『寧知墓木拱,不見塞塵清』;卷三十八〈夜聞落葉〉:『死至人所同,此理何待評?但有一可恨,不見復兩京』。」然後錢鍾書下評語說:「這首悲壯的絕句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陸游死後二十四年宋和蒙古會師滅金,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雜詩〉第四首就說:『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陸游死後六十六年元師滅宋,林景熙《霽山先生集》卷三〈書陸放翁書卷後〉又說:『青山一發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這個注解最可以看出錢鍾書對於宋詩的諳熟,像這樣旁徵博引出色的注腳在書中是很多的。

錢鍾書選了葉紹翁的一首〈遊園不值〉,全詩如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是一個小詩人,但這首詩很有名,「古今傳誦」。這首詩附有一個注。這個注「確實寫得不錯」。錢鍾書小注說:「這是古今傳誦的一首詩,其實脫胎於陸游《劍南詩稿》卷十八〈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第三句寫得比陸游的新警。《南宋群賢小集》第十冊有另一位『江湖派』詩人張良臣的《雪窗小集》裡的〈偶題〉說:『誰家池館靜蕭蕭,斜倚朱門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閒字填襯,也不及葉紹翁的來得具體。這種景色,唐人也曾描寫,例如溫庭筠〈杏花〉:『杳杳豔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又〈杏花〉:『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但或則和其他的情景摻雜排列,或則沒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寫得這樣醒豁。」像這樣的注,如非熟讀各家詩,是寫不出來的,而且像這樣的注在這本《宋詩選注》中所在多有。

這本書的序言不失為一篇討論宋詩的傑作,裡面有很多真知灼見。例如錢鍾書說:「批評該有分寸,不要失掉適當的比例感。假如宋詩不好,就不要選它,但是選了宋詩並不等於有義務或者權利來把它說成頂頂好,無雙第一。」這幾句話可圈可點。然後他接著又說:「宋詩的成就在元詩、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我們可以誇獎這個成就,但是無須誇張、誇大它。」這幾句話加上前面引的話,不僅可以用在宋詩上,也可以用在一切學術上:譬如,治史或撰寫名人傳記(包括寫錢鍾書傳)均可適用,可當作一個治學的準繩。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時,每聽到父王在國外打勝仗的消息,他就發愁,因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則他就無用武之地。錢鍾書說詩歌創作時代也會有類似這種情形,因此他說:「有唐詩做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這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摹仿和依賴的惰性。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並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造性價值所在。」最後錢鍾書在序言裡說出了選宋詩取捨標準大致如下:押韻的文件不選;學問的展覽和典故成語的把戲也不選;大模大樣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選;把前人的詞意改頭換面而絕無增進的舊貨充新也不選;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勻稱的不選;當時傳誦而現在看不出好處的也不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