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文蔚觀點:假牙政治學之外,銀髮族真正的需求?

2020-08-19 06:30

? 人氣

聽力改善的輔具補貼始終沒有納入台灣選舉中的重要政見,彼此互相對罵的候選人要求對方戴上「助聽器」,卻沒有人願意溫柔地為失聰或聽障民眾戴上,這成為台灣社會長期遭到忽略的議題。加上國內使用助聽器民眾的比例偏低,不覺得有需要,不知道求助何種管道,或是擔心器材太昂貴,都成為重拾聽力的障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好友小說家張翎之前是聽力康復師,在長年執業的經驗中,她告訴我,聽力受損的恢復要比視力更容易,只是需要專業人員協助,如果需要配戴較為高端的助聽設備,或是動手術裝置人工電子耳,價格也就較為不斐。在希望家人聽見與經濟負擔的兩難下,需要更多討論與協助才能解決台灣老人家的聽損問題。

日前,負責新竹苗栗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的陳哲妮執行長和我分享「DOC 親善學堂——智能助聽好聲音」的課程資訊,她邀請了專業的聽力師陳虹宇到社區演講,展示新型的數位智能助聽設備,更普及保健知識,從耳朵的結構、聽損與健康、聽損的鑑定、聽損的類型、避免聽損以及治療等層面,一一解釋給老人家聽,更重要的是不要拖延就醫,以免造成聽力、神經和大腦的傷害。陳執行長能注意到數位科技在聽損上的助益,以創新的「智能助聽好聲音」課程走入鄉間,確實讓人感動。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達,台灣力倡「數位包容」與「數位平權」的時刻,銀髮族聽力輔具的開發也越來越多樣,使用也必然更加親切與舒適,政府應當努力開展「國家隊」研發與生產,降低價格,普及應用。另一方面,政策上能支持聽力師到社區為民眾進行聽力保健的衛教,進步協助聽損的老人家鑑定與診斷,以社區的力量協助申請身心障礙的補助,應當可以讓更多老人聽見孩子的呼喚,身心得以康寧。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