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十字軍東征的必經之地、今日中東兩大宿敵的夾心餅:黎巴嫩一言難盡的前世今生

2020-08-17 15:10

? 人氣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Beirut restaurant with TV screen
影視傳媒較發達,體現了黎巴嫩社會文化的多元色彩(BBC中文網)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內戰爆發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裡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

巴解組織旗幟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成立之初曾以約旦和黎巴嫩為根據地(BBC中文網)

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海灣戰爭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敘利亞軍隊停戰後繼續留在黎巴嫩,直到200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後才撤軍。

黎巴嫩國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之後很難恢復。

不過,經濟得到復甦,重建也頗有起色,貝魯特布滿彈孔的牆垣在霓虹燈和夜生活的喧囂中也不顯得突兀。

繁華開始重現,但不安定的潛流和各種摩擦、衝突從未真正消停。受別國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影響,黎巴嫩國內各教派之間的齟齬和矛盾加深。

這種狀況持續到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無暇顧及黎巴嫩,敘利亞及其支持的伊斯蘭教派力量趁機出兵, 擊敗基督教武裝,黎巴嫩內戰結束。

戰後重建分權共治架構,伊斯蘭教勢力佔了上風,雖然議會中兩大教派席位均分,但跟1943年相比,基督教派的地位略有下降。

脆弱的和平只是暫時遮掩了眾多不安定因素。

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爆發衝突,戰爭持續了34天,仍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停火。

拉菲克・哈里里遇刺

那次衝突爆發前黎巴嫩發生了一樁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至今尚未結案,又因為今年貝魯特港區大爆炸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2005年2月,已經辭職的遜尼派穆斯林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貝魯特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經國際團隊調查鎖定4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聯合國為此在海牙設立黎巴嫩特別法庭。 

1996年哈里里投票
(1996年資料圖片)哈里里在黎巴嫩內戰後首次選舉中勝出,擔任總理。(BBC中文網)

經過幾年調查,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 2011年向黎巴嫩檢察機關遞交哈里里遇刺案起訴書,對4名嫌疑人提出起訴。

黎巴嫩特別法庭原定2020年8月5日開庭,因4日貝魯特港區大爆炸推遲到8月18日。

圍繞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背後的動機和元兇,至今仍無定論。因為開庭和爆炸的日期巧合,各種猜測和陰謀論鵲起。

路透社8月16日引述黎巴嫩真主黨表態說,將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如果最後發現以色列與此事有關,將採取相應報復行動。真主黨得到伊朗的支持。

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國務院官員到黎巴嫩港口爆炸現場察看後表示,必須展開透明、可信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提供5.6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用於穩定穀物供應和重建被炸毀的醫院。

黎巴嫩媒體16日稱,初步調查顯示儲存硝酸銨的港口倉庫事發前存在重大隱患,附近還存放著大量煙花爆竹。


BBC阿拉伯語採訪組走進貝魯特爆炸事件的「原爆點」(Ground Zero)。(BBC中文網)

其他

由於獨特的歷史,海外的黎巴嫩裔僑民為數龐大。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黎僑」超過1500萬人,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國內戶籍人口450萬左右。

海外黎僑中不乏世界名人,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隆尼的夫人阿莫・克隆尼(Amal Clooney),再比如中國人熟悉的馬海德醫生。

馬海德二戰期間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1949年後又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