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投書德國媒體大聊中德合作 完全避談人權、民主、自由

2017-07-06 19:10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A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A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德國參加G20高峰會議之前,先在德國媒體上發表文章,談到中德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合作,但沒有涉及西方的普世價值:人權、民主和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談中德關係

習近平已經抵達德國參加G20峰會,《新華社》4日報導,習近平訪德前在德國「主流媒體」發表題為《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文章。不過,中國媒體的報導,並沒有說明習近平發表文章的媒體是哪家德媒。《彭博社》說,習近平是在德國大報《世界報》(Die Welt)上發表署名文章,文章發表於4日的社論版。

習近平在文章中談到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甚至還提到中德兩國間的足球合作,但是通篇文章沒有提到德國及西方民主國家賴以生存的主要價值觀:人權、民主、自由。

習近平還說,要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處理分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互相理解和支持」。中國所說的核心利益一般是指西藏、台灣、新疆和領土爭端,還有民主、自由、人權等憲政問題。有報導說,這次習近平到德國參加G20峰會,德國等方面有可能談到判刑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病重,家屬提出的出國醫治的問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中國黨媒:中國製造vs德國製造

同樣在4日,中國黨媒《人民日報》發表1篇報導,題目是《當「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真誠牽手》。報導說,若雙方能牽手合作,「我們所製造的將不只是高品質的產品,更是兩國人民的幸福和理想」。

按照習近平的說法,德國已連續42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交易夥伴地位。2016年,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交易夥伴,「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人民日報》報導說,展望未來,中國需要「德國品質」,德國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和「中國速度」。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中國的殘暴無情」

不過發表習近平文章的德國《世界報》,在其6月30日社論版中,刊登前總編湯瑪斯.施密德 (Thomas Schmid)的文章,標題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中國的殘暴無情 》

文章提到身陷囹圄的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病重,及其家屬渴望出國醫治的情況。文章說,劉曉波1989年參加學生運動時,就以他的明智避免更多示威者無謂的犧牲。他寫文章、出書,呼籲當局給予自由和實行多黨制,而不是要顛覆政權。

肝癌末期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與妻子劉霞(AP)
肝癌末期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與妻子劉霞(AP)

施密德的文章說,劉曉波畢生都在和平抗爭,因此2010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但中國卻不准他前往領獎。由於他的所作所為,他更被判刑11年。當時挪威奧斯陸的示威者就呼籲釋放劉曉波。劉曉波是中國少有的一以貫之的不同政見者。正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國家都完全孤立,他們的勇氣更加令人欽佩,「中國根本就不把這些人當人看」,出人意料之外,聽說現在劉曉波被從中國東北錦州的監獄裡釋放出來了。

施密德的文章說:「但劉曉波並沒有獲得自由,而是被送往中國北部瀋陽的一家醫院。他患肝癌,而且是晚期。中國不想讓他死在監獄裡,就把他推給醫院,但卻不允許他出國治病。」

他說:「如果中國沒有這麼多部落客,也許我們永遠無從知曉劉曉波的病情。我們每每震驚中國對於生命的殘酷和冷血。在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國度,一個生命根本算不了什麼,更何況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異類生命。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可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家張維迎(資料照.取自網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家張維迎(資料照.取自網路)

張維迎北大談自由講話被刪

同樣談到德國,中國經濟學家、教育家張維迎,曾在北大國發研究院畢業典禮上演講,標題是《自由是一種責任》。張維迎1日這篇熱情四射的講話全文很快就從中國網路上下架,但在百度查詢,還能看到很多非主流網站都轉載這篇讀來振聾發聵的文章。

張維迎說:「汽車產業是1880年代中期由德國人卡爾.本茨、戴姆勒和邁巴赫等人創造的,之後經歷一系列的技術進步,僅從1900年到1981年間,就有600項重要創新。」

他說:「中國現在是生產汽車的第1大國,但如果你寫一部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史,榜上有名有姓的發明家數以千計,裡面有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比利時人、瑞典人、瑞士人、日本人,但不會有中國人!」

張維迎還說:「德國人1886年發明汽車,15年後,法國成為世界汽車生產第1大國,又過了15年,美國取代法國,到1930年,美國汽車普及率已達到60%。」張維迎在其七一演講中還提到,1440年代,德國企業家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機。1970年代,德國鏡片製造商Carl Zeiss生產出新的顯微鏡。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發現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細菌。

張維迎說,中國對世界發明創新的貢獻很少,問題出在哪裡?他說:「問題顯然出在我們的體制和制度,創造力依賴于自由!思想的自由和行動的自由。」張維迎說:「中國體制的基本特點是限制人的自由,扼殺人的創造性,扼殺企業家精神。」他說,中國人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和宋代,這不是偶然的,「這兩個時代也是中國人最自由的時代」。

他說:「必須強調,自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心靈不自由的時候,行動不可能自由;當言論不自由的時候,思想不可能自由,『只有自由,才有創造』。」

張維迎說:「我們只是套利者,不是創新者。我們只是在別人建造的大廈上搭建了一個小閣樓。」張維迎最後說,推動和捍衛自由,是每一個關心中國命運的人的責任,更是每個「北大人」的使命!不捍衛自由,就配不上「北大人」的稱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