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冰封下的通氣管 「陸」地求生的台商組織

2020-08-24 05:40

? 人氣

20160215-SMG0045-017-丁鯤華-蔡耀徵攝.jpg
探尋台企聯的成立緣起,參與籌備的榮譽會長丁鯤華表示,這是台商爭取的。(資料照,蔡耀徵攝)

據台企聯說法,其宗旨是增強會員交流,溝通會員與政府部門,反映經營的建議,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舉辦社會公益活動,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接受國台辦與民政部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丁鯤華強調,台企聯的目標非常單純,一是服務台商,二是匯總各地台協問題,轉達給國台辦,由國台辦協調其他部門,為台商爭取權益。例如向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表達對勞動基準法、合理配置「五險一金」的建議;向海關總署提出對關稅的意見;向國務院表達對地方政府取消台商優惠政策的意見等。

然而,相關法規明定台商組織「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擔任會長必須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台辦是業務主管單位」、「為方便聯繫政府有關部門,台辦人員可擔任台協職務,但不領取報酬」。在兩岸關係越發敏感之下,都被台灣輿論冠上所謂「統戰」疑慮。

丁鯤華直言,各地台協只是地方民間組織,沒有任何行政力量,在行政平級原則下,單靠台協名義,大陸地方政府根本不理會,有台辦人員在台協擔任職務,才能與當地部門對等溝通。

他進一步表示,邀請國台辦主任擔任榮譽會長,是當初台商們規劃章程時設立的,國台辦主任是最瞭解兩岸關係的人,即便離任,也還有運籌帷幄的空間,可確保其台商政策延續,也是台企聯發展的指導。

他說,台企聯還想盡辦法找大陸海關總署、出入境管理部門、公安部等相關單位來當顧問,雖非正式管道,但可以直接聯繫諮詢。「當時有很多前置條件,是現在兩岸人士想像不到的困難」。

兩岸官方冰封下的「介質」

雖說台商不斷強調「不涉政治」,但在兩岸官方政治「不通」的時期,台商組織也確實擔任某種交流介質的角色。

丁鯤華指出,希望成立台企聯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兩岸官方關係冰封。雖然1992年曾出現辜汪會談,兩岸氣氛一度轉好,但1996年李登輝講「戒急用忍」,又遇到飛彈危機,加上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的「有效管理」,從李登輝到2008年,海基會有十多年雖然存在,卻無法有效服務台商。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取自網路)
雖1992年辜汪會談讓兩岸氣氛一度轉好,但1996年時任總統李登輝講「戒急用忍」,又遇到飛彈危機,加上2000年時任總統陳水扁上台後的「有效管理」,從李登輝到2008年,海基會有十多年雖然存在,卻無法有效服務台商。(取自網路)

他說,這令台商非常頭痛,當時台人赴陸遇到病故、交通意外、證件遺失等急難時,海基會都無法處理,也沒有能力到大陸協助,只得委由台協負責。

上海副會長蔡世明也表示,2000年後,兩岸官方基本就斷了,這種情況下,台灣有些團體到大陸,會藉由台協瞭解大陸情況,大陸相關部門也會透過台協瞭解台灣情況。同時,台人遇到困難,只能透過台協幫忙,協調大陸部門,再通知台灣部門,台協的兩岸交流角色就慢慢凸顯出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