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囚房!死刑犯畫展道社會不為人知一面:盼以身為鑑,警惕跟我相似處境的迷途羔羊

2020-07-18 13:59

? 人氣

林欣怡: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是最壞的他們,他們是會改變的

「你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是最壞的他們,那是他們人生最壞的一刻……現在不能說他們變得多『好』,但,他們是會改變的。」林欣怡說,之所有將展覽定名為「後來的我們」,一方面是要說死刑犯的「後來」,一方面也是盼大眾思考能否多投注一些心力、監所改革、思考死刑替代方案等。
導覽時間林欣怡提到自己過去曾接觸100多個死刑犯、書信往來非常多、有很多也已不在人世,但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同學」,經歷了這樣的轉折──那位死刑犯剛進去時還是非常憤怒、一直覺得一切都是因為被害者欠他錢,但一兩年以後他開始吃素、戒菸、勤做運動,他想法變了:「他覺得自己害了3個家庭,他希望把身體養好,有天執行死刑他可以捐健康的器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以台灣法規來說死刑犯無法捐器官,最後這位「同學」被執行死刑時當然無法捐,但林欣怡看見的是他想把身體養好、捐出健康器官彌補社會的心情,對此林欣怡說,人都是需要被引導,該有足夠的方式來幫助人們思考。

至於展場模擬的監所環境,緊鄰馬桶的盥洗區域、身高153公分的人躺下就滿了的狹小睡墊,林欣怡說她自己就曾去看守所看過很多遍,儘管冤案平反死囚徐自強曾以「1.368坪」來述說這空間,實際上空間更小而且無閣間,有人拉肚子、有人在幹嘛全舍房都會知道,24小時都有監視器存在,根本是沒有隱私的。

「好像很多人都覺得他們生活非常『好』,但請看看,這真的是大家想像『在裡面吃香喝辣』的生活嗎?只有那邊有個窗戶,其他地方都是牆……」林欣怡說。

20200718-《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現場展覽畫面,圖為模擬監所空間。(陳品佑攝)
20200718-《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現場展覽畫面,圖為模擬監所空間。(陳品佑攝)

展覽協辦單位、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說,希望社會對死刑議題有不同溝通理解跟可能性:「我們認為剝奪一個人的生命是不人道的,尤其政府剝奪一個人的性命,而這不是只有死刑,『待死』過程也是剝奪人對未來想像的、不人道的過程……我們很遺憾,日前法務部修正執行死刑的規則時沒有參考聯合國一般性意見書,各國政府把廢除死刑當目標,這對話過程裡政府也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邱伊翎也再次提醒,針對高度有冤的死囚邱和順,民間團體會持續發起行動呼籲總統特赦,希望民眾能加入關注個案。

20200718-《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展場以投影展出死刑犯書信內容。(陳品佑攝)
20200718-《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展場以投影展出死刑犯書信內容。(陳品佑攝)

受邀來賓、瑞士商務辦事處代理處長萊貝絲(Latteier Beatrice)則說,對瑞士政府而言,「人權推廣」是重要的外交政策,而死刑不只侵犯人權、無法遏阻犯罪、也無助於和解,因此「推動全世界廢除死刑」是瑞士政府優先的外交政策。萊貝絲強調,目前無科學證據證明死刑比其他刑罰更能嚇阻潛在罪犯,要讓大眾重新思考、認知死刑對人權侵害需要很長過程,因此舉行教育工作、討論交流、相關活動都很重要,在台灣像廢死團體這樣的組織也非常需要支持。

廢死聯盟執行秘書羅禮涵表示,「後來的我們」特展便是希望以藝術帶領大眾討論與對話,目前展出作品是以書畫為主,也有囚房展間、受刑人書信展出,台北場次結束後也會移動至苗栗、台南繼續進行。

展覽資訊│《後來的我們》台北場
時間:7/18 (六) -7/26 (日) 9:00-18:00(每週一休館)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173-21、23展間(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龍山寺捷運站3號出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7542910024273/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