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2千億的紓困3.0,需要再糟蹋民脂民膏嗎?

2020-07-13 07:20

? 人氣

蘇貞昌說要推出2千億元的紓困3.0,但是否有必要該再探究。(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蘇貞昌說要推出2千億元的紓困3.0,但是否有必要該再探究。(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行政院宣布再追加紓困預算2000億元,號稱是用在「紓困3.0」,但在疫情早已緩和、各事業幾乎都已恢復正常,加上先前的紓困已明顯出現浪費、亂花的情況下,這筆錢是要得名不正言不順、毫無道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政院長蘇貞昌本周宣布將再追加紓困預算2000億元,他說台灣防疫工作做得好,台灣內需產業情勢漸漸好轉,但國際疫情仍險峻仍不可測,因此以出國為導向的台灣,也受到衝擊,需要大力補助,讓他們度過難關,因此這波主要是協助還在困難中的產業,助其走出困境。

上半年經過立法院通過的紓困預算已經有2100億元,這次再增加2000億元,如果以時序看,現在已經7月多,部會需要2周匯總紓困項目與需求,確定後再走完法定程序,能動用的時間大概也是8月下旬或到9月之後。但以總體經濟情勢的走勢而言,除非接下去的秋冬再來一波嚴重的疫情,再次衝擊全球經濟,否則最壞時刻其實已經過去。

以台灣所言,行政院主計總處5月的預測數字,第2季經濟成長率降到0.5%,第3季回升為1.96%、第4季2.54%,也就是說,第2季是谷底、而且已經過去了;即使主計總處8月會有新的預測數字,而且應該會往下調,但第2季是谷底的整體趨勢不變。央行6月18日理監事會中公布的預測數字,也明白講出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高於上半年。

再以國際來看,雖然美國、巴西及部份新興經濟體的疫情仍充滿風險,但所有經濟預測都認為這波的谷底在第2季,因為全面性的封鎖、隔離、鎖國就是在第2季發生,未來即使疫情未除,但再出現類似嚴重封鎖的機率已低。

如果經濟最壞時刻已過,政府還要再編列2000億元紓困,豈不荒謬?上半年最差時刻的紓困預算也不過是2100億元哩。

甚至不必去看經濟預測數字,只要有點「生活常識」,就知道國內經濟基本上已脫離需要紓困、吊點滴的時候了。這波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當然是以觀光旅遊為核心的相關產業─航空、旅行社、旅館、民宿、觀光區、遊覽車、小黃、零售、餐飲、百貨、甚至夜市等。

但除了國際觀光部份外,大部份產業、企業早已恢復元氣,網路上所說所謂「報復性」的消費、出遊、吃大餐等現象出現,國內旅遊相關產業算是恢復正常,甚至部份生意比過去還好,因為暑假大部份人都取消出國旅遊,目標轉為國內旅遊;多家大型企業也提撥數億元,補助員工國內旅遊,以支持國內旅行業。早一個月前,就傳出東部的旅館、民宿的暑假檔期已一位難求;端午連續假期中,北宜高出現「史上最慘烈」的連續36小時塞車紀錄;旅館客滿、人氣餐廳大排長龍。

請問蔡政府諸位官員們,如此這般情況下,2000億元紓困所為何來?有那些是真的需要且值得給予紓困補貼?還是官員錢發得得太順手、享受萬民感念的感覺太棒,所以非繼續發錢不可?

在所有產業中,大概就是國際觀光旅遊仍在谷底,因為許多國家仍處於封鎖(或是對台灣仍是封鎖)狀態,台灣同樣也仍對許多國家採封鎖政策。因此,出團作國際旅遊的旅行社,營收幾乎是歸零;國內作國際觀光客的N星級旅館,情況也還是不佳。

但該注意的是:國際旅行(包括商務與觀光)的萎縮可能不是疫情期間出現的短期現象,而是可能持續數年的全球性的現象。因此政府對國際觀光相關產業紓困意義恐怕不大。疫情後有一些產業可能長期衰退、持續萎縮,有些工作甚至永遠消失,那些是政府紓困可挽救,那些是無濟於事的補貼,政府當然該分清楚、作正確的判斷,少浪費民脂民膏。

當然,更重要的是「紓困1.0與2.0」中,已經出現大量浪費、不必要、作政治人情的紓困與補貼了。從發給遊覽車司機3萬元到小黃司機6萬元、全國8000家民宿每家發10-20萬元不等,接著發到各工會成員、再擴及賣玉蘭花舉牌人,然後再到陣頭、藝文人士。要提振經濟景氣而花700億元搞振興3倍券,結果民間消費其實早早已回春,這個「振興3倍」來得何遲阿。

即使有承受短期景氣下滑能力的企業,政府也發錢發得很慷慨─最離譜的案例當然是台塑四寶依照規定可領19億元紓困補貼。雖然台塑「高風亮節」不去領,說留給真正需要的企業,一葉知秋,政府的紓困有多浮濫、多少浪費、多少政治、甚至多少選票利益在內。

經濟與產業的現況與對未來的預測,顯示紓困並無明顯、急迫的需要;上半年政府支用2100億元紓困的方式又過於浮濫、浪費,很難讓人相信「這個政府」會珍惜納稅人血汗錢、善加利用。因此,真要再給這個政府2000億元紓困金花用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