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書弘觀點:我們可能正在見證美國單極秩序的消解

2017-06-16 07:00

? 人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歐洲統合的迅猛態勢觸動了俄羅斯與英格蘭的敏感神經,直至烏克蘭考慮加入歐盟,終刺激俄羅斯決定武裝干預。(資料照,美聯社)

在歐亞非大陸的另一端,當時正陷入改革僵局的中國大陸,對於同為共產體制的蘇聯竟突然崩解深感震撼,鄧小平因此決心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西元1992年南巡後,透過形塑輿論與地方政府支持,中國大陸才再度確立回到經濟優先的發展軌道,至今幾乎已恢復與自身量體相符的影響力,並成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以及戰略對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高速膨脹,對相鄰的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皆構成巨大壓力,威脅感引發日本社會的集體危機意識,正默默推動掙脫戰後美國所套上的枷鎖,逐步恢復已被架空多年的自主性,美國對日本已難以完全壓制;而南海周邊的東南亞各國,則在沉默數十年後開始提出對南海的聲索。

美國是海洋強權,有軍事實力顛覆推翻特定國家的統治階層,但沒有能力介入社會基盤的演化,美國政府似乎尚未認知到這一點,反恐戰爭的成果宣傳中,往往強調已經擊斃哪些組織的領導人物。事實是,既然這些組織已經運作成熟,自然能夠接續產生新的領導人,而且擊殺舊有的領導人,其效果恰恰是加速優化了該組織或國家的領導素質。反恐第一階段的阿富汗戰爭,縱使存在爭議,但仍勉強可說是防衛反擊的選項之一,但是貿然出兵伊拉克,就已經變質成以反恐為包裝,而包含私心的侵略行動,終究觸發了整個中東、北非地區社會基盤人民共同的受威脅感。

當代的這些演變軌跡並不是特例,是歷史上一再重覆的模式。究其本質,都是統合與自主的力量。趨向統合與保持主體性是同時在發生,二者看似矛盾實則並不衝突,因為隱隱然存在一些與地緣條件、歷史人文變遷相符合的界線,在全球範圍內劃分出可明顯識別的不同地緣版塊,在版塊界線之內的區域趨向於統合,而地緣版塊之間則傾向於保持主體性。

去年希拉蕊與川普的競爭,就某種程度而言,便可視為對「全球控制」與「美國優先」二種不同路線的公投,但正是由於將總統大選與大政方針的公投相混淆,美國人民選擇美國優先,卻又並不屬意由川普來執行,以至出現目前種種的扞格,然而作為他勝選的基礎,川普則勢必會全力推行。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7日批評川普說一套、做一套。(美聯社)
去年希拉蕊與川普的競爭,就某種程度而言,便可視為對「全球控制」與「美國優先」二種不同路線的公投。(資料照,美聯社)

下一個面臨檢討的,便可能是歐巴馬在任期內經營多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方面,美國的戰略重心要再次回到中東;另一方面,在縮減人力的大背景下,筆者認為不論名義上或實質上,亞太再平衡都將難以為繼。從近期提出的「亞太穩定計畫(APSI)」觀之,美軍在亞太地區未來將重新佈局,著重於預先部署裝備,縮減美國自身的實際投入,而將盟邦彼此的指管聯繫與情資通訊進一步整合。

落實到與台灣有關的層面,具體而言便是擴大對台軍售,與情資伙伴關係的進一步強化。這樣的發展對台灣而言是契機或是危機,端視我們後續如何回應,但前提是,不可誤判。

德國總理梅克爾近日在慕尼黑的造勢場合中,有感而發地說美國已經不可靠,「我們能完全仰賴別人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歐洲人需掌握自己的命運」。誠哉此言,歐盟都要著手準備了,我們還在想著仰賴別人嗎?

*作者為前投信海外投資長,歷史學人,私塾教育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