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自由來齊集這裏》從香港到台灣 港人謝台並肩同行:「這裡是離家最近的地方」

2020-06-30 08:20

? 人氣

台北保護傘餐廳,為香港律師黃國桐協助在台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在台灣公館開設的餐廳。(蔡娪嫣攝)

台北保護傘餐廳,為香港律師黃國桐協助在台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在台灣公館開設的餐廳。(蔡娪嫣攝)

2019年中,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激發台灣人民「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亡國感,也讓隔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選情重新洗牌,港台之間儼然形成「命運共同體」般的堅韌連帶,台灣也成為許多示威者的避風港。

說起在台灣的這些日子,有人試著融入台灣社會,開始上菜市場學中文;有些人品嚐寶島慢步調、享有餘裕的生活況味,有些人即使呼吸著自由空氣,仍然心繫身在彼岸的「手足」,每天看著直播掉淚。「我們離開的理由,絕對不是因為不愛香港......」念著家人與家園,他們的思緒從未遠離香港,但舉目所及之處,都是台灣新生活的開端。

「這裡是能夠生活的地方,」被問及選擇居住在台灣的原因,嫁來台灣多年的港人Samantha坦言,結婚時覺得台灣生活環境比較舒服,香港的住所連洗澡空間都沒有,沒有想太多就搬來台灣,但期間考慮到香港的市場大、機會多,夫妻間持續討論要在台灣或香港打拚。不過在2014年過後,兩人就下定決心留在台灣:「對我來說,沒有辦法為了金錢妥協而放棄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太陽花、雨傘運動到反送中

2014年3月,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當時已身在台灣的Samantha坦言,自己起初並未對此多加留意,雖然支持學生訴求,但仍持超級「和理非」立場,認為學生不該破壞公物、闖入行政院。但在運動期間,Samanth對台灣學生尋求國際社會支持的組織能力感到驚嘆,也感受到學生對國家的熱愛,才開始關注台灣的政治議題。

而在同年秋天,香港雨傘運動登場,港警在9月27日動用催淚彈鎮壓,Samantha有生以來首次目睹香港街頭出現催淚彈,義憤之下立即坐上隔天第一班飛機回港,甚至拖著行李直接去金鐘聲援運動,協助運送物資;去年反送中抗爭爆發後,Samantha幾乎每週五都搭晚班飛機回香港參加遊行,週日再趕飛機回台繼續上班,直到7月21日發生「元朗白衣人」事件,港台兩地的家人才出於擔心勸阻她別再回港。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6月9日,103萬港人走上街頭反對修訂《逃犯條例》(AP)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6月9日,103萬港人走上街頭反對修訂《逃犯條例》(AP)

台灣是能夠「選擇生活」的地方

「以前在中環吃飯,周遭都是說英文,現在都變成了國語,」Samantha直言,儘管現今在香港工作的薪水還是很高,但過往國際化的環境似乎被中國力量滲透得越來越深,公司也開始要求員工避免在社群媒體上政治表態,她感受到香港的自由逐漸被收緊,無法再暢所欲言。

「在台灣,即使知道同事與我政治色彩不同,大家還是能同台吃飯呀,你不必擔心對方會去告發、舉報你。我無法在那種扭曲的世界生活......綜合各種因素,無論是環境、自由、社會風氣,我覺得台灣是比較能讓人生活下去的地方。」

「台灣生活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在香港,你根本沒有辦法脫離都市。」已經入籍台灣的「香港邊城青年」Kuma則點出台港兩地的差異:「香港花費、競爭都很高,很多人周六也要工作,只為了拚過本地人甚至是外國人。在台灣,你至少有『選擇』過不同生活的餘裕,可以到花東過安靜生活,也能留在都市。」

Kuma也指出,香港生活講究快狠準,人也變得急躁,他笑說:「若有人搭港鐵『嗶卡』慢了一秒,常常會被後面的人不耐煩地『嘖!』譴責一下。」台南香港關注組的曉琳數年前赴台旅遊,愛上寶島的慢節奏,來台定居至今3年了,她說對一切都很滿意:「台南比較有人情味,大家可以聯絡感情。香港城市生活壓力大,空間小,所以人會很煩躁,給陌生人的時間或耐心也不多。」

至於是否感受到台港文化差異,曉琳認為,港台都是華人社會,文化基本上都很接近,移民只要慢慢適應,就不會覺得落差太大。唯一比較不同的是,香港人說話直來直往,台灣人聽起來就會覺得「你怎麼降?」她突然模仿起「台灣腔」打趣道。

 

#612後有感 #超長文 有參與 #612台南和你唱...

台南香港關注組發佈於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家鄉變異鄉的揪心感受

Samantha說,香港傘運後身旁就有許多朋友考慮移民來台,但仍因工作、子女就學等因素猶疑不決,但自從去年6月反送中抗爭爆發,至少有5、6個朋友立刻找了移民顧問舉家遷台。而之所以選擇台灣,除了文化相近、生活舒適等因素,一大理由就是「台灣離香港比較近」。

Samantha強調,港人即使移居異地,但離開的理由卻絕非討厭香港,心中依然牽掛故鄉,「我們還是很愛香港的......選擇住在台灣,還是能感覺跟香港有所連繫。」

言談間,Samantha對每次抗爭的時間、地點、主題都如數家珍,坦言自己雖身在台灣,內心仍與一海之隔的故鄉緊緊相繫,內心深處沈重的無力感甚至令她反胃、想吐:「每天起床就是看(抗爭)直播、看新聞,然後哭,想著這代年輕人為何要走上戰場。」

去年6月往返港台的過程中,令Samantha印象深刻的是,6月16日「200萬人+1」大遊行的隔天,她在回台灣的班機上看著《紐約時報》(NYT)的頭版標題,心情五味雜陳地紅了眼眶,空服員見到此景便來拍拍她的肩膀,「有種盡在不言中的感覺。」

2019年6月12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Samantha隔日從香港回到台灣,在飛機上拍下《紐約時報》當天的頭版。(受訪者提供)
2019年6月12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Samantha隔日從香港回到台灣,在飛機上拍下《紐約時報》當天的頭版。(受訪者提供)

見證台灣選舉 港人感受只有一個字

「就是爽啊!」已取得台灣身份的Samantha,笑說自己至今已在台灣投過三次票,被問及參與民主投票的感受時,她只用了一個「爽」字來形容:「最爽的部分是,因為那個人是你投票選出來的,若做得不好可以盡情罵他,他也會有反應、會改變,這就是選票的功用......如果在香港,200萬人走出去(政治人物)也不管你呢!」

從沒有行政首長投票權的香港來到台灣,曉琳對台灣的選舉與政治狂熱印象深刻,也一度擔憂這座餘生安居的寶島落到親共政客手上。她說:「2018年地方市長選舉,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就讓我很傻眼,對照2018年跟前一屆選舉的結果,不只高雄綠地變藍天,其他城市的兩黨版圖也有很大轉變。有可能,當時台灣環境讓大家太失望吧,所以大家才想投新人試試看。」

 「我心裡想『啊……怎麼會這樣,台灣是不是很珍惜民主自由嗎?』」曉琳說,當時她非常擔心台灣的未來,但是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反送中運動讓台灣人看清楚了中共的面目:「我覺得整體來說,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本性是很穩固的。台灣人挺香港,不只因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還純粹是為了捍衛香港人權。」

2020台灣大選:香港民眾關注台灣選舉,認為結果對香港是劑強心針(AP)
2020台灣大選:香港民眾關注台灣選舉,認為結果對香港是劑強心針(AP)

移民與移居地的距離:融入台灣,還是保持香港認同?

「身在台灣,心繫香港」,台灣除了是香港移民避風港,究竟是不是他們的「家」?來台躲避疫情的香港大學生衛斯理認為這是一個隱憂,「如果香港人來台,卻沒有抱著融入台灣的心態,可能導致台灣本土生活面貌大幅改變。」

衛斯理提及,自己曾目睹家鄉變「異鄉」,很多「內地人」移民到香港,卻只是打算「走水貨」牟利,瘋狂購買香港本地日用品,帶回中國大陸轉售圖利,令香港居民不堪其擾:「我們把這種情況視為『文化侵略』。我擔心相同狀況在台灣發生,會不會也使台灣文化生態受到影響,或導致台灣人排斥香港人。」

2019年7月13日,香港市民發動「光復上水」遊行,要求港府解決中國「水貨客」到香港購物「掃貨」造成的亂象。(AP)
2019年7月13日,香港市民發動「光復上水」遊行,要求港府解決中國「水貨客」到香港購物「掃貨」造成的亂象。(AP)

常常遇到暖心陌生人打氣「香港加油!」的曉琳認為,她所生活的台南是個「香港友善城市」,願意包容在台港人的存在。先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遭潑漆,引起台南警方對境內港人安全的重視,她表示:「警察會特別關注黃店是否遭到騷擾,或在店外面增加巡邏簽到點,迄今在台南舉辦活動都很順利,沒有遭遇刁難。我覺得很幸運,台南民眾、政府、警察大致都很支持香港。」

Samantha也說,她清楚感覺台港間的連結在這一年變得更加深厚,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台灣人對港人表達支持與感謝,說聲「你們辛苦了。」甚至有台灣媽媽看到港人在路邊舉牌尋求支持就忍不住哭了,立刻上前給他們一個擁抱。「我們在這裡(台灣)能做的,就是繼續提醒台灣人,港人還在努力,請繼續支持我們。」即使遇到反對聲音,她反而覺得尊重甚至開心,「因為這就是台灣社會的多元自由,」甚至感謝台灣的環境讓各種言論意見存在。

20200613-「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20200613-「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Kuma對此則認為,香港移民就算把「光復香港」視為人生目標,「也一定要想辦法融入台灣」,「我很喜歡台灣,這裡不僅僅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很慶幸可以留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