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6月1日──「曾經滄海難為水」中國最大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

2019-06-01 13:05

? 人氣

2009年9月的三峽大壩。(LeGrandPortage@wikipediaCCBY2.0)

2009年9月的三峽大壩。(LeGrandPortage@wikipediaCCBY2.0)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難》
「改良此上游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孫中山《建國方略》〈物質建設〉第二計劃第四部

2003年6月1日,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也是中國史上最大水壩工程。三峽工程包含防洪、疏運交通、水力發電等功能,但所造成的生態、人文危害已成為中國當局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江是四川地區通往中國東岸唯一的水道,下游川江切過中國第二級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奇絕景色曾被無數詩人以筆墨歌頌,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難以動搖的地位。

瞿塘峽夔門。(于回YuHui@wikipediaCCBYSA2.0)
瞿塘峽夔門。(于回YuHui@wikipediaCCBYSA2.0)

在三峽建造大壩的構想,最早出現在孫中山1919年《建國方略》。1940年代國民黨政府曾與美國合作考察,計畫興建三峽工程,後來因國共內戰無疾而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水患問題仍不時侵擾武漢等長江中游城市,毛澤東也曾指定周恩來規劃三峽工程,但在技術原因、地理條件等複雜問題下暫時擱置。

198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改革開放,「四個現代化」成為建設重點,三峽工程再度被提出。這項計畫在全國政協遇到了強力反對聲浪,許多專業人士強烈反對,反對方甚至出版《長江,長江:三峽工程論爭》一書,還有學者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被逮捕。中國國務院為此連續4年以14個專題分析論證,認為經濟方面利大於弊,在江澤民時期以經濟發展至上的目標下,終於在1992年通過議案,1994年開始動工。

三峽工程總共分為3期17年,分期實現截流、蓄水、通航、發電等目標,2003年正式開始蓄水和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三峽大壩正常蓄水位175公尺,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公尺,緩解了中下游枯水季的航運交通,每天有多達140至200艘船要求通過5級船閘。三峽電站每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評估相當於每年節約5000萬噸煤,也大大減少了燃煤發電產生的空氣污染。

三峽大壩五級船閘。(David Hewitt@wikipediaCCBY3.0)
三峽大壩五級船閘。(David Hewitt@wikipediaCCBY3.0)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唐.杜甫《秋興》

但是,三峽大壩的優點恐怕遠遠彌補不了缺點。第一,整個工程計畫一共淹沒129座大大小小城市和城鎮,中國政府協助移民超過120萬人,光是移民的經費就佔去總工程的45%。反對三峽工程的重要人物、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曾指出,隨著水位逐年上升、地層和山坡變軟,三峽工程移民歷經至少2至3次的搬遷,但拿到的補助只有政府宣傳的1/3。而且水庫淹沒大部分良田,遷移的農民落入無田可種、無工可做、沒有出路的「三無」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