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美貿易戰概論與個人經驗分享

2020-06-07 05:30

? 人氣

作者以個人採購經驗談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資料照,AP)

作者以個人採購經驗談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資料照,AP)

美中貿易逆差達五仟億美元,這一直是最近的大問題。如何去從基本上了解問題的真諦是門學問。當然川普也狠狠利用這議題討伐中國大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的起始點在于全球化及採購經理人的採購能力。什麼是採購基本三要素:價格、品質及交貨期。美國人民可以説是世界上得天獨厚的人民,基本上美國民營公司的採購經理人都是世界級首屈一指的精英,要買到的東西都是品質好、交貨期短及價格低廉的商品。

全球化可以讓這些人達到上述的目標。所以貿易上的逆差,基本上就是採購經理太精明的結果。如果他們工作不力,應該就沒有貿易上的逆差,而美國人民也不可能享受到世界級的品質産品而又可以低廉的價格買到。

日前在台灣很多政論節目在這個議題上有很多討論,但沒有一個評論員能把這件事說清楚講明白的。有人說錢不是白賺的,製造國損失了能源及土地資源還有環保等等換來的逆差,但事實遠遠不止如此。

前題是要了解採購,還要了解製造業就不難了解為什麼有這種貿易逆差。中國人之所以成為製造大國有很多特別的地方,不是只有價格低,它還有質量保證及交貨期短的優勢。

中國製造業,安徽濉溪的一間手套工廠。(美聯社)
中國製造業擁有價格低、質量保證及交貨期短的優勢。(示意圖,美聯社)

舉個例子: 如果美國不買中國五仟億,換成其他國家,可能花七仟億和其他國家買,那麼美國人民就買不到價格便宜的産品。再來如果另一國家的供應鏈説我們也可以以相同價格賣出,但交貨時間可能拉長三個月,如此公司失掉了市場佔有率;要不就交出來的貨有不良率,品質上的虧損也會使公司名譽受損⋯⋯如此這般這公司的採購經理人肯定走人的。

要知道為全球知名如水果公司及大河公司或是政商名流都在中國大陸採購,他們都不夠聰明嗎?還是他們都太聰明了。

接下來談談製造工廠的選擇,每當有人問我在何處設工廠,我都會反問「你認為那裡好?」其實我是有答案的,答案很簡單⋯⋯假設現在是週五下午三點多,而咱們工廠産線一斷線,在什麼地方能以最短時間內能復工的地方,就是我選生產工廠的地方。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1994 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加拿大、墨西哥簽訂北美地區免關稅協定,照説墨西哥早就應該是美國製造商的首選了,但為什麼還要往中國大陸跑?原因不只一個,除了週五下午三點的標準問題要等到下週一才能解決外,還有下面的問題:如果工廠工人發月薪,今年五月廿九日是當月最後法訂工作日,然而水果公司的單要在六月一日交,而工廠還差了兩個工作日的量,請問如何交貨?如果在中國大陸就沒有這一類的問題,這就是中國的長處,而這個長處是世界各地都欠缺的。

筆者多年前負笈美國研讀製造工程,基本上工作生涯都是在美國有名牌製造業工作,研發、製造、生產技術、新産品開發等領域都有涉獵,完全了解製造業在美國的興盛與衰退以及為什麼不能繼續生存。

1998 年我工作的公司要開發一款飛行員用的通訊耳機,咱們機械設計部門在98年三月份才可以設計好,而七月就有一個航空展,該年一月份我開始了我的採購計劃,當時美國供應商要16週時間製造模具,台灣的供應商只要8週,價格只有美國三分之一,因為三月底到五月底只有8週,模具做好後還有成型及組裝,六月份組裝七月初才可以趕上參展,所以選擇台灣的供應商,這是唯一的可行方案,也因為我達成任務,公司給了個總裁獎,稅後五仟元(公司付了八仟多元),並且增加了我去國二十多年後返台聯絡親朋好友的多次機會。

當時我數度飛到台灣去了解為什麼他們能在八週交貨,一般美國模具工人每週工作六十小時,已經是其他行業的一倍半了,可以說夠認真的了,他們的水準也是世界一流的,為什麼就比不過台灣的模具師傅? 去了台灣才知道人家是怎麼做到的。因為模具製造沒有交班制,意思是一個人負責到底,美國的60小時工時一週已經很長了,台灣的師傅根本就住在工廠,一張行軍床,累了就睡,醒了就幹活,台灣人就是這樣拼下來的,每週可以工作一百小時以上,當然交模後可以休兩個星期的假,甚至有其它的獎金,重賞與勇夫的結合,這種靈活運用的方式,美國人是做不到的。當然公元兩千年後大批台資赴大陸,所有的都被應用到大陸去了。這也是兩仟年後美國模具業基本不覆存在的原因了。

前面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到的東西很多,第一,當初我們公司選擇台美貿易逆差是必須在一個特定時間完成特定的任務,而不是價格為主要目標。第二,公司打九十年後期開始採購面做了很大改變,基本機械零組件開始大量移往亞洲,那時是以交貨期短為主要考量,而價格的競爭力也逐漸成為公司的主要目標。第三,若干年之後,紛紛在中國成立了若干單位,替中國大陸製造了上百名的工作機會,除了貿易上的逆差更造成本土工作外移。想想這水果公司及大河公司在海外的工作機會有多大的市場。做出這些決定不外乎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及生存能力,公司的考量絕對不是有沒有增加美中貿易的逆差。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告訴大家,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不聰明的採購經理人及公司的董事長,他們要以最低價格、最短時間買到品質最高的産品,以提供他們的客戶,這整個流程沒有儍瓜。貿易上的逆差存在可以告訴你基本上價廉(價格低)物美(品質)和市場預期(交貨期)的結晶産物,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為退休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