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觀察(上)越南人拜孔廟、過農曆年 卻為什麼不用中文字?

2017-05-10 19:00

? 人氣

自詡「中華正統」

儘管歷史博物館中的敘事充斥著「抗北」情緒,但是,從展覽所呈現的越南歷史脈絡中,很難說歷代越南王朝有一個主動「去中國化」的過程。實際上,在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的時代,越南王朝的文書中曾將北方統治者稱為「蒙韃」,「清夷」,而自詡為「中華正統」。在展廳中一份越南末代阮氏王朝的皇帝冊封一位抗清將領的錦緞詔書中,竟有「建功萬裡壯長城」的字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封建時代晚期,越南致力於領土擴張,逐步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原屬柬埔寨的大片土地。在強制同化高棉人的過程中,越南更是強迫「高蠻」(高棉人)穿漢服、習漢字,阮朝的官方史書《大南實錄》記載:「……耳濡目染,漸入漢風;若加之政教,用夏變夷,想不出數十年,可使與漢民無異。」在這裡,阮氏王朝以漢、夏、漢民自稱,彰顯自己是中華文化的嫡係正統。

歷史專欄作家郭曄旻曾在《澎湃新聞網》的「私家歷史」頻道撰文描述越南封建王朝的治國之道:「以邊藩自立的大越國儘管遠離中原王朝統治的中心,卻全方位模仿和移植了中國文化、經濟、政治制度。李朝(1010-1225年)的官制分文武兩班,各九品,地方有知府、判府、知州,中央還有太師、太傅、太尉、太保的重職。李朝建立之初就修文廟以供奉孔子和周公,師法唐宋的科舉制度……」

這種複製中國製度的方式一直延續到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的前夕。1000多年的直屬統治,再加上900多年的全方位移植,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實在是太深遠了(比朝鮮、日本要深廣得多)。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中這樣論述:「雖然統治河內和順化(阮氏王朝的首都)的王朝數世紀以來都能捍衛其獨立不受北京侵犯,他們終究還是通過刻意模仿中國人的官僚集團來進行統治。國家機關經由以儒家經典為主題的筆試'科舉'來甄拔人才;王朝的文書是以漢字書寫的;而在文化上,統治階級中國化的程度也很深。」

安德森隨後分析道,1895年之後,康有為、梁啟超、以及後來的孫中山等人的著作傳入越南,使得「越南與中國間的長期關係更帶上了不受(殖民政府)歡迎的性質」,因此,科舉制度於1915年左右被廢止,代之以法語為主的殖民地教育體系。此外,拉丁化的越南國語「被刻意地提倡,以便使新一代被殖民的越南人因無法接觸到王朝時代的文獻與古代文學而斷絕與中國——可能也包括越南本地的過去——的聯繫。」

按照安德森的分析,對於越南本土精英階層來說,法國人強制性「去中國化」並非越南人的本意,而是一個被動的過程。那麼,在越南人趕走法國殖民者之後(尤其是在中國軍隊的幫助下),越南完全有可能回到「中國化」的傳統道路上去,這不僅可以強化越南與中國“友好鄰邦”之間的關係,也能夠讓越南人重拾與自己祖先的聯繫。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