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觀點:疫情過去後,中國經濟仍面臨巨大挑戰

2020-05-03 15:00

? 人氣

澤林觀點:新冠危機後沒有經濟救星

澤林觀點:新冠危機後沒有經濟救星

中國今年的消費欲望低迷,與家庭負債不無關聯。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北京還有刺激經濟的空間,但西方國家幾乎無法獲利。

這是不尋常的狀況:上周五中國央行公布了去年10月所作的問卷調查結果。內容的基調是:中國民眾早在危機前就已負債,其操作空間可能比預想的要小。在3萬餘戶接受調查的家庭中,約有半數負債而且平均負債金額約合7.2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的債務屬於銀行貸款。同時,私人家庭資產的60%為房地產價值,存款只佔五分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政治層面而言,這份調查主要意味著一件事:這顯然是向央行指出,政府的措施已經不足以再刺激經濟。根據瑞士銀行UBS的計算,北京目前推出了經濟刺激計劃,總額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而當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經濟刺激計劃則佔比GDP10%。

哪個才是正確路線?

有關部門在台面下甚至可能發生過爭執。一方可能辯稱,中國比美國擁有更多儲蓄,而中國人會存下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存下的則不到7%。因此,債務負擔並沒有那麼嚴峻。這個論點的導向是:應該避免國家債務再次急劇上升。而另一方可能會爭辯:如果現在不出手干預並將經濟導向正軌,未來將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在新冠危機後將面臨巨大挑戰。中國第一季GDP同比下降6.8%,這是幾十年來未曾有過的情形。正因如此,中國政府竟認為用只佔GDP約4%的經濟刺激計劃就能解決問題,更令人感到震驚。

如今對北京而言重要的是刺激國內消費,因為內需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最重要動力。去年中國國內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0%。今年一至二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逾20%,三月則下滑近16%。

缺乏消費欲望

這代表中國在第一季度可能已經經歷最糟糕的階段,目前正處於恢復期。但與SARS後的情況不同,中國人民的消費欲並沒有立刻回彈,而是有所衰減。人民擔心可能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暫時還在觀望。

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的一份研究針對2.8萬多戶人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調查對象計劃在危機後提高存款比率並減少整體支出。40%的受訪者表示不會改變消費習慣;只有9%民眾將增加消費。如今的問題是,人們的消費是否足以彌補第一季度虧損。當前情況與SARS危機的主要區別在於,除了私人負債外,如今消費在中國經濟實力中所佔的比例更大。

逐步採取措施

中國不似歐美或日本推出救援方案,迄今主要是採取逐步措施,讓經濟恢復正常運轉。第一步是減稅及降息,並退還社會保障金。此外還有針對企業的流動性資金援助,以及向民眾發放消費券。單是在杭州,發放消費卷後的56小時就拉抬消費約6400萬美元。

中國多個省份甚至正討論延長周末,目的是提振國內旅遊。根據預測,今年中國國內旅遊可能減收69%。另一方面,中國並沒有太多針對大型基礎設施的措施。中國央行一名發言人警告:「過多激烈刺激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或債務比率提高。」

在住宅建設、機場和快速鐵路等領域,中國的市場與10年前相比更為飽和。看來中國這次不打算拉抬整體世界經濟並為此承受大量債務。北京試圖用最小的努力達成最大效果。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