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赴死的遺言,「我欠的雞,記得幫我還」:《如果柏拉圖也有Podcast》選摘(2)

2020-05-15 05:10

? 人氣

有些人很悲觀,他們把來世描述成鬼魂般的可怕經驗,活力盡失的生命才會變成不朽的靈魂,以活人湧出的鮮血作為獻祭用的奠酒,也許能使靈魂恢復一點原有的精力。但這種觀點多半會認為,來世的生活就像在灰暗洞穴中飛舞的蝙蝠,或是依附在牆上的陰影,生命力就如同淡去的陰影般逐漸消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代還有另一種樂觀的人,至少那些人生過得很好的人就很樂觀。「至福樂土」(Elysian Fields)就是榮耀之地,去世的英雄能在此快樂地過活。該處氣候宜人、生活舒適。荷馬也是樂觀的支持者之一,他在《奧德賽》(Odyssey)中記敘了前往那裡的凡人受到諸神的大肆祝福:他們被移送到西方,橫渡俄刻阿諾斯(Oceanus)之水、穿過「白巖」(White Rock),來到太陽神之門(Gates of the Sun)前方的至樂之地,這裡有著青蔥的草原和紫丁香花。

荷馬和他的嚮導,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繪。(取自維基百科)
荷馬(左)在著作《奧德賽》記述天堂的美好情境。圖為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繪。(取自維基百科)

後來,隨著哲學的誕生,哲學家嘗試處理死亡的問題也不足為奇了。我們應該對死亡的喪鐘感到恐懼還是歡迎?哲學家們問的就是這類問題,而我們至今仍然會問。還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就是「靈魂」的意義。「靈魂」一開始被認為和心靈幾乎同義,是人類個體無形的那一面,比方說那些在語言、思想、感受、意圖中的種種表現。這並不必然意味著身體和心靈(或靈魂)的二元論,可以只是指身體和靈魂這兩個面向統合起來構成所謂的人類整體:一個是有形而具體存在的要素,另一個無形而並不具現。而且「靈魂」這個字也並不必然意味著不朽――心靈也會死,會隨著身體一起死亡,畢竟心靈源自於身體。

畢達哥拉斯學派提供了一種很有影響力的設想。這個神祕的傳統相信有死後的人生,而且死亡只是通往另一種人生的途徑。畢達哥拉斯的追隨者,包含柏拉圖在內,都相信靈魂轉世:那些死亡的個體其實正要踏上一場長達三千年的旅程。他(或她)不朽的靈魂――就某種意義而言就是這個人的同一性(identity of the person)――將會在「大地、海洋、天空」的各種生物間一一輪迴變換,直到再度進入某個軀體成為人類。

據說,畢達哥拉斯自稱某次在路上看到一隻遭人鞭打的小狗,他心生憐憫,大喊:「停手!別打了,牠體內的靈魂就是我的某位好朋友,我聽到牠的叫聲就認出來了。」另一則神話描述的是他一開始是身為歐福爾布斯(Euphorbus),接著是赫爾墨提姆斯(Hermotimus)。身為赫爾墨提姆斯的他決定證明靈魂轉世,於是他進入了一間神廟,正確辨識出一面盾牌的舊時擁有者,儘管這面盾牌已經腐朽不堪了。他在身為赫爾墨提姆斯之後是成為一名漁夫裴魯斯(Pyrrhus),然後才是畢達哥拉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