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世界裡每個人都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盼疏離時刻社會互相理解

2020-04-24 08:20

? 人氣

但要讓複雜的議題被接納,如何呈現便是關鍵,演員,正是虛構戲劇與現實觀眾之間的橋樑。莊絢維便指出,通常觀眾看完劇,都不會記得劇情,但會記得角色的氣味或氛圍,他們想做的就是,希望觀眾看完後永遠,記得方毅任、徐海茵、趙承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負責尋找破案線索,同時貫徹「理解」主旨的方毅任,便格外重要,擔綱演岀的張孝全也肩負重任。

《誰是被害者》日前舉辦小型試片後,張孝全的演岀被視為有突破之姿,尤其揣摩亞斯伯格症的神情備受肯定,不管是眉頭不自覺地抽緊、總有意無意地與人保持距離,或拍攝現場即興發揮的爆怒情緒,都被讚賞刻畫細膩。

湯昇榮則從故事角度指出,這就是形塑角色的巧妙,追求科學理性的鑑識人員,加上亞斯伯格的情感理解障礙,會是很好的角色設定,另一方面,許瑋甯作為一個社會記者,要花很多時間蹲點、透過各種手段拿新聞,是最懂得滑溜、鑽漏洞的人,兩個角色放在一起,就出現了火花跟可能性。

20200416-《誰是被害者》工作照,導演組(左起)陳冠仲、莊絢維。(瀚草影視提供)
《誰是被害者》導演(左起)陳冠仲、莊絢維。(瀚草影視提供)

莊絢維則表示,在方毅任這個角色上,最大困難是最初大家對亞斯伯格症的想像不同,因為亞斯伯格症受到成長環境、年齡、有沒有受過社會化訓練等因素,可能呈現一萬種樣貌,團隊中每個人,都聽過不同的狀態,因此需要不斷聚焦。

瀚草團隊在整個過程裡,反覆討論方毅任該如何呈現,不僅找來心理、醫學專家供張孝全諮詢,張孝全也跟導演們不斷激盪,甚至會挑釁大家對角色的認知,不斷反問:「他會不會這樣講話?」、「會不會這樣做事?」

莊絢維說,後來大家終於找到共通點,「亞斯伯格無法理解人的情感、無法同理,這是方毅任在劇裡的課題」,而他必須克服這件事,才能找到真正的謎底。

20200416-《誰是被害者》劇照,張孝全飾演鑑識專家方毅任。(Netflix提供)
瀚草團隊在整個過程裡,反覆討論方毅任該如何呈現,不僅找來心理、醫學專家供張孝全(左)諮詢,張孝全也跟導演們不斷激盪。(Netflix提供)

其實,兩位導演都是首度執導長篇戲劇,儘管仍有緊張,不過實際執行時倒是自在。莊絢維認為,戲劇的導戲技巧,其實跟過去拍電影一樣,不過戲劇有較長篇幅,可以刻化更多角色狀態,「所以不急著每一場戲都要怎樣,但要表現角色狀態」,推理劇的情節推動不能只用對白講,要從演員肢體、神情到場景都有線索,整個團隊也是齊力往這方向推進。

作品要讓社會有共鳴 曾瀚賢盼對「放棄的人」遞出訊息

從與社會對話的角度出發,曾瀚賢則說,一個作品會紅,都來自於社會的情緒,如同《與惡》的經驗,因為社會大眾對無差別殺人不知道怎理解,而形成恐懼逐漸累積,一般人想的是「我會不會也被殺」,這讓社會形成一種壓力,《與惡》從不同角度讓觀眾產生帶入感,並且釋放恐懼,「他可以從他的經驗、邏輯去試著理解,這個情緒回應了,所有療癒的可能。」

如今對《誰是被害者》,曾瀚賢也寄予厚望,希望透過每個角色、情節,讓社會有更加理解的可能,「這個故事裡描述一群放棄的人,可是有一群還沒放棄的人,想把這群人拉住,是想在社交疏離的這個當下,提供一些訊息:『先不要放棄,我們還關心你們,我們將會渡過這個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