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羅胖炫風、下一個風口?淺談「知識變現」產業

2017-04-25 06:10

? 人氣

把知識轉化成產品或服務,是因為消費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的形式;產品或服務,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的。(資料照,圖/fancycrave1@pixabay)

把知識轉化成產品或服務,是因為消費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的形式;產品或服務,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的。(資料照,圖/fancycrave1@pixabay)

「知識變現」是一塊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新領域,然而台灣方面似乎關注的人相對較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知識變現」的廬山真面目

首先,要先來探討到底什麼是「知識變現」。簡單的來說,知識變現的本質應該是:把知識包裝成產品與服務來達到商業價值的一種產業。但人們可能緊接著就會有了一個疑問:「現在網路上大部分的文章與知識不都是免費的嗎?既然有了免費的東西,需要付費的知識產業會有商機嗎?」

的確,現今社會中「免費」的知識與資訊仍是佔大宗,且規模仍然持續不斷地在擴大,而看起來這樣的趨勢在未來也沒有消停的跡象。那麼為什麼會有「知識變現」產業的生存空間呢?妙就妙在多數的知識,本身是沒什麼價值的;是知識被包裝成的服務與產品,也就是知識的形式,才是真正可以成就商業模式的所在。

若深入了解「知識變現」的不同層面,會發現用戶是為知識產品和服務付費,為知識的形式付費,既不是為知識本身、也仍不是為效果付費;而未來的知識消費的樣態,則會朝向「直接付費請人幫忙解決問題」的方式演化。

把知識轉化成產品或服務,是因為消費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的形式;產品或服務,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的。因此未來知識變現的趨勢,據方軍文章中所言,會朝向產品化、格式化、工具化和商業化四個方向前進;本文主要針對產品化與工具化兩者進行較深入的探討。

1. 產品化:

如同上述所言,消費者是為產品化的知識來付費,而不是知識本身。一般來說知識從創造到消費共會有三個環節:知識創造、知識產品化與知識消費。

以傳統紙本書籍的例子來說明知識的三個階段:在知識創造階段,圖書作者完成書稿;在知識產品化階段,出版社的編輯將書稿編輯成書、進行包裝,出版社印製圖書、營銷、售賣;在知識消費階段,讀者通過閱讀掌握書中知識。

書本(取自Pixabay)
在傳統方式中,讀者自行閱讀和消化知識的難度是很高的。編輯和作者會儘量提高易讀性,出版社會進行營銷包裝使讀者能接觸到它,除此之外,作者、編輯和出版社並未花更多力氣來讓知識消費變得容易。(資料照,取自Pixabay)

在傳統方式中,讀者自行閱讀和消化知識的難度是很高的。編輯和作者會儘量提高易讀性,出版社會進行營銷包裝使讀者能接觸到它,除此之外,作者、編輯和出版社並未花更多力氣來讓知識消費變得容易。

在傳統方式中,讀者自行閱讀和消化知識的難度是很高的。編輯和作者會儘量提高易讀性,出版社會進行營銷包裝使讀者能接觸到它,除此之外,作者、編輯和出版社並未花更多力氣來讓知識消費變得容易;因此過去的書本是一個體驗式很差的案例,造成消費者將書本買回去後根本不會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金錢。

這樣糟糕的消費體驗,正好替「知識變現」提供了一個可突破的缺口。以傳統圖書的案例來說,便可將「知識消費」環的階段進行改造,以使消費者在吸收知識上能夠有更佳的體驗,例如先存得有聲書、影音書甚至是專人的導讀、說書頻道等等;更甚者,在未來的發展上,企業可以直接幫助讀者在「應用知識」的層面做更多的改善,例如直接模擬書本中知識應用的情形與結果、精煉知識系統以求快速吸收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