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潛伏期1小時完成檢驗!全球最小快篩偵測儀 工研院拚7月量產

2020-04-14 10:10

? 人氣

針對新冠肺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13日指出,工研院目前已開發出核酸分子快篩偵測儀的雛形品,預計7月可量產。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針對新冠肺炎,經濟部次長林全能13日指出,工研院目前已開發出核酸分子快篩偵測儀的雛形品,預計7月可量產。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燒,經濟部次長林全能13日說,目前已開發出核酸分子快篩偵測儀的雛形品,在病患還沒有症狀的潛伏期,1小時內可檢測出來,準確率達90%,重量約600公克,是全世界最小,預計7月開始進行量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行政院下午召開「紓困振興方案—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記者會,政務委員龔明鑫、衛福部長陳時中、科技部長陳良基、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等人出席。

龔明鑫表示,政府對於「防疫科技」,尤其在藥物、疫苗、檢驗試劑等,在過去已建立基礎,此次更整合產、官、學力量,形成重要的國家隊,並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領軍、政務委員吳政忠與唐鳳協助,結合各部會,力推台灣的防疫科技。

龔明鑫指出,針對武漢肺炎所投入的防疫科技預算,除了特別預算與「移緩濟急」的經費合計新台幣21.6億元,民國109年度預算「生醫防疫相關科技計畫」當中也匡列33億元預算,希望建置相關檢驗的疫苗或藥品。

他說,在長期規劃部分,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核定衛福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計畫」(2022-2027年),在明、後年開始推動,此即政府對於防疫科技的短、中、長期作法。

工研院等拚提升檢測技術 潛伏期1小時、感染期15分可驗出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說,行政院的特別預算和移緩濟急預算共編列新台幣21.6億元的經費提升台灣檢測和治療能量。

檢測技術方面,梁賡義說,目前工研院發表的核酸分子檢測技術,在潛伏期時使用,1小時內快篩可知,最快7月量產;蛋白質檢測則由中研院、國衛院,以及國防預醫所團隊發表,檢測時期是在感染期,快篩時間15到20分鐘,希望最快3個月內量產;人體產生的抗體檢測則是用在恢復期,要了解有多少人有抗體,目前長庚大學找出好幾株的抗體株,快篩時間在15到20分鐘內,最快半年內量產。

湖北武漢的醫院正在救治新冠肺炎病患。(美聯社)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加緊腳步研發疫苗及快篩試劑。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梁賡義指出,因應疫情可能流感化,不能期待今年疫情結束就不再來,因此藥物、疫苗相當重要。

分對不同症狀程度 國際3藥物抗新冠病毒 

梁賡義說,目前國際看起來有3種不同藥物,第一個是瑞德西韋,全球實驗有將近7成重症有效,國衛院、中研院已完成克級產製,同時已取得合成10公克量原料;台大與美國簽訂臨床試驗,目前病人反應都蠻不錯。

梁賡義指出,第二種藥物法匹拉韋,可能合併使用於輕中症患者相對有效,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已進入10克級生產,可採購或國內自主生產開發,此藥原料取得性佳,國內廠商意願高。

他說,第三種是奎寧,目前看起來對輕症有效,已納入臨床指引,國內可自行產製,全世界已逾20國下訂,希望台灣提供,但目前生產過程中要以台灣優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