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塊炸雞,又不用殺死一隻雞?「試管肉」放眼國際市場

2017-04-14 08:09

? 人氣

我國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動保法》修正案,「禁食貓狗肉」正式列入條例,保護動物和食肉文化的衝突也引發反思,如果今天有一種生產方式,讓人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炸雞,但完全不需要殺死、傷害雞隻,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試管肉漢堡」

糧食危機是全球的共同議題,隨著動保意識提升,如何在人道和營養之間取捨更成為難題,2013年,荷蘭恩荷芬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Eindhoven)教授波斯特(Mark Post)做出了第一個「試管肉」漢堡,宣告人類可能從此不用再殺生,也能大啖肉類!

試管肉(cultured meat)又稱為培養肉、人造肉,是抽取禽畜的肌肉細胞,加入筋膜與各種營養素,放在培養皿中慢慢「長」出來的肉品。有了這種技術,畜牧條件不足的地區也可以製作肉品,肉類帶來的疫病和食安問題如狂牛症、抗生素與瘦肉精等也能大幅降低。

實驗室「種」出來的肉

科學家更指出,肉畜身上有許多不能食用的部分如骨骼、毛髮,成長過程會消耗大量資源,試管肉技術卻能「種肉生肉」,甚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好處簡直道不盡。致力推廣研發試管肉的美國食品科技公司「曼菲斯肉品」(Memphis Meats)近日更釋出影片,找來一般民眾試吃試管肉料理,也得到「和一般雞肉沒有兩樣」的不錯評價。

不過,試管肉類還是缺乏了傳統肉類富含的鐵、鈣等營養,還需要投入更多研發,才能讓試管肉達到完全取代傳統肉類的程度。加上傳統畜牧產業的龐大阻力,試管肉研究還是極度缺乏所需資源,成立僅一年的美國動物權利倡議組織「好食機構」(the Good Food Institute)正放眼全球,極力開發這一技術。

試管肉放眼全球

網路媒體《Quartz》報導,好食機構近年投注大量時間遊說美國國會關注試管肉研究,更轉向具有龐大商機的人口市場如巴西、中國,積極尋找試管肉發展的利基。

巴西日前才爆發「黑心肉」事件,巴西政府官員被爆收賄,允許加工廠出售添加了致癌化學物以掩飾腐爛的肉類,包括全球最大肉品出口商「JBS」及禽肉製造商「巴西食品公司」(BRF)的194間廠商遭到調查,中國、日本、歐盟、智利等都紛紛禁止進口巴西肉品。好食機構看準巴西人不敢吃肉的契機,積極和連鎖餐廳、食品加工廠等洽談。

好食機構看上的另一個國家則是亞洲巨頭中國,報導指出,美國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國家政策不再大力支持環保意識,甚至開始否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亟欲取代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中國,也積極打算在氣候議題上取得領導地位。好食機構表示,中國具有龐大的資金動能足以推動相關研究,公司正在布局中國市場,希望能影響13億人的飲食習慣。

撇開口味不談,試管肉生產上,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生產成本過高,《科技新報》報導,波斯特做出的第一個試管肉漢堡要價超過千萬台幣,雖然技術發展神速,2015年時,還是需要300多元台幣才能產出一個漢堡排的肉量,若想打入大眾負擔得起的市場,成本至少還需削減到1/10。

僅1/3人願意嘗試

但可預期的是,試管肉最終的阻力,將會是消費者的觀感問題,美國媒體曾做過調查,超過6成的人聽見試管肉就搖頭,有人擔心健康問題,有人認為違反自然,更有人擔心可能因此出現「試管人肉」餐廳。願意嘗試的人多半抱持著愛護動物和嘗鮮心態。

《Quartz》指出,據聯合國2012年預估,再過30年,人類所需的肉品將會增加70%以上,意味著每年的肉類產量必須增加4億5千萬噸,但全球可耕地已大量使用在畜牧養殖上,人類勢必得面臨肉品來源不足的問題,試管肉被認為是對禽畜和環境傷害最小的生產方式,未來市場恐怕只會繼續擴大,不會縮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