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投行和投資者警告:全球市場「最黑暗的時刻」尚未到來

2020-03-24 11:06

? 人氣

美股連日大跌,紐約證交所內一片愁雲慘霧。(美聯社)

美股連日大跌,紐約證交所內一片愁雲慘霧。(美聯社)

投資者和分析師表示,全球市場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酷的時期或許還沒有結束,他們認為,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規模,現在評估還為時過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短短幾周內,美國股市市值已經蒸發了大約1/3。最近幾周,投資者甚至逃離了美國國債、黃金等在動蕩時期通常也表現良好的資產,凸顯此次全球衛生緊急狀況帶給曾經樂觀的投資者的恐慌和衝擊程度。

但許多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警告稱,無論是這幾週的下跌,還是美國聯準會(FED)最近採取的非常規行動,都不太可能標誌著此次市場危機的結束。他們指出,初步跡象顯示,防疫相關的停工停業等措施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多麼大的損害,從歷史標準來看,與過去某些市場大跌相比,美國股市的跌幅看起來並不算大。標普500指數較2月高點累計下跌了32%。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在金融危機期間暴跌了57%,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後大跌了49%,之後才開始反彈。

此外,有些投資者表示,華爾街現在才意識到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分析師過去一周稱,他們預計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產出將大幅下滑24%,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降幅之一,即使下半年經濟增長回升,這也可能預告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從紐約到米蘭,隨著全球各地的日常生活逐漸陷入停頓,全球最大型的投資管理機構和銀行都表示,疫情帶給市場最明顯的損害之一,可能是打破了長期投資者根深蒂固的逢低買入傾向。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投資者出於對美國經濟實力的信心,屢屢在股市回調後衝進市場大肆購買下跌的股票,這種反應是如此習以為常,以至於逢低買入的英文首字母縮寫BTD (buy the dip),或者更激烈的BTFD (buy the fucking dip)變得廣為人知。而現在,許多人認為市場可能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逢低買入的回歸。

道富環球投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的全球首席投資長Rick Lacaille表示:「目前看來,疫情對經濟和市場的最終影響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為對於疫情從現在起將出現怎樣的發展,有太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他說道:「我們需要搞清楚很多層面的問題。」

未來幾天,當製造業、服務業以及申領失業救濟金的數據公布時,投資者將更確實感受到經濟遭受的打擊有多嚴重。

有關失業的數據已經開始飆升,高盛集團預測,未來一周申請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數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

該公司預測,標普500指數從峰值到低谷的下滑幅度可能為41%。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認為,在標普500指數觸及1800點(較2月的紀錄高位下跌47%)之前,這波拋售潮可能不會緩解。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預測,標普500指數整體可能下跌35%;該集團指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期間,股市在新增感染病例達到峰值的一周後才觸底。

如果第二季度經濟產出以兩位數的百分比萎縮,即使以歷史標準衡量,也將是非常嚴重的滑坡:經過通膨和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007至2009年、二戰以來持續最久的衰退期期間,GDP從峰值到低谷的降幅不到5個百分點。

部分全球最大的投資者稱,有三方面的因素可遏制當前市場大跌的走勢:在新冠疫情規模上有更加完善的資訊,各國政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及對市場進行更有力的干預。

投資者稱,採取何種措施才能遏制這場快速發展的健康危機,以及此類措施對經濟影響上的不確定性才是關鍵問題所在。各國政府正推出一系列策略,如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英國和美國大部分地區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等。各國措施不同,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貝萊德智庫(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主管Jean Boivin表示,投資者需要看到「相關問題最終規模的明確資訊,以及全球感染曲線正在發生彎曲的證據」。他說,疫苗和療法開發方面的可靠消息也將有助於恢復信心。

全球部分最大經濟體的央行已採取降息措施,以提振經濟增長,並一起行動提高美元可獲得性。投資者希望各國政府也能協調行動。

Boivin 稱:「我們在2008年危機中學到的一個經驗是,如果全球同心協力應對,可以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Amundi)宏觀經濟研究主管Didier Borowski說,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似乎沒有採取足夠的財政刺激措施,尤其是歐洲。他稱,救助和刺激措施規模應該相當於歐元區經濟產出的2%-3%。

不過,也有人認為,財政刺激措施對遏制市場拋售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Cornerstone Macro分析了2001年和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股市對財政刺激措施的反應,發現標普500指數實際上在一年內持續下跌。

該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Kantrowitz說:「當導致市場下跌的問題得到控制時,跌勢就會止步。」

另一個引發投資者擔憂的領域:受流動性限制、解除最高風險頭寸的壓力以及投資者對現金的需求影響,包括最安全的主權債及投機性更高的公司債在內的債市已經陷入混亂。

瑞銀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跨資產策略部門負責人Evan Brown表示,投資者希望看到「決策者採取更大力度的舉措,為固定收益市場提供一定的穩定性」。他表示:「這包括聯準會和財政部合作提供以公司債作為抵押的貸款,以及歐洲央行大舉增加購買義大利債務。」

本月稍早聯準會表示,將透過短期借貸提供1.5兆美元流動性並投入5000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以改善市場運行。上周三美國財政部批准了聯準會一項新貸款安排,作為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支持。雖然此舉受到了市場歡迎,但投資者表示,市場仍在權衡其有效性。

道富銀行的Lacaille說,市場參與者需要感覺到他們將毫無疑問獲得支持。他說,這可能正是聯準會和財政部從傳達消息轉向採取行動,所希望向外界釋放的信號和力圖達到的效果,但市場信心似乎也需要獲得大幅提升。」

文/Anna Hirtenstein、Otani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