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點燃潛力!小學生設計掃地機器人、研究仿生科技,都從繪本開始

2020-03-16 08:00

? 人氣

劉淑雯說明,在推動的過程中,讓老師有成就感很重要,可以邀請這幾個領域的老師,在沒課時一起來對話,分享、見習教學成果,比如聲音這個課程,音樂課會遇到,自然課也會遇到,可以教學生自製簡單的樂器,但之前有遇過學生做出來很慘,音色很難聽,後來就讓老師協同備課,音樂老師去看自然課怎麼教,自然老師去看音樂課教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師要面對自己是終身學習者這件事。」劉淑雯並喊話,希望老師們也能有比較開放的心態,可以在自己任教領域裡嚐試小跨域、跟1、2個伙伴合作,一開始準備一學期一堂課就好,穩紮穩打就會越滾越大,而這幾個老師再連結出去,就能形成一個教師社群,不同學校的社群間,再透過課程主題連結起來,彼此就可以互相參考研發的課程,互助互惠。

語言不是距離 故事比動手玩更受孩子歡迎

當然,使用什麼繪本自然是重點,劉淑雯指出,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台灣原創繪本很少,能使用的素材不夠,而中譯的繪本雖然也有佳作如《方盒子》,但引進什麼繪本,往往會被童書採購影響,這又會受到家長影響,有些好的繪本不一定有被翻譯。

不過,繪本以圖片為主的敘事手法,反倒讓故事跨越國界。劉淑雯談到,像她之前策劃過科學繪本巡迴展,裡頭有用日文繪本,有些老師原本擔心小孩看不懂,但後來發現,他們其實都可以看圖理解故事,「只要讓孩子理解故事,就可以安排課程,所以不太會受限於語言。」

褚希雯也指出,如果國內沒有素材時,就會用原文的國外繪本,而因為裡頭的英文其實不難,加上是以圖片為主,在不同教學風格、班級氛圍下,每個小孩、老師的解讀也不一樣,像是有一次老師要教過年,但在學生眼中,反倒是看到「這個畫的房子怎麼不太對?」然後他們就開始討論結構的東西,而老師會在之後引導回到主軸。

20200315-文化國小課程,透過《Now _ Ben》這部繪本,帶領學生學習探索。(吳尚軒攝)
劉淑雯指出,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台灣原創繪本很少,能使用的素材不夠。(吳尚軒攝)

「課本字很多、插圖少少的,會被認為是正式教材,但繪本他們會覺得是故事書,老師也不會覺得有進度壓力。」褚希雯談到,像銘傳的老師常用繪本當「起動機」,或是當作課程的收尾,也可以用來開啟討論,學生都會覺得是在聽故事,專注度很高。

楊志文則表示,他一開始以為,學生最會被動手操作的課程吸引,但後來發現,其實還是故事最吸引人,有了故事之後,甚至連錯誤都能引導成教學,像有一本繪本裡頭,是一隻牛吹氣球後,氣球飛了起來,他就問小朋友,這本書裡有個錯誤,能不找出來?反而讓他們更進入故事,接著就可以教學生,生物呼出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不會飄起來等知識。

台灣未有兒童讀物聯盟 劉淑雯籲應接軌國際

儘管語言的障礙跨越了,但劉淑雯認為,台灣與國際組織的合作,還是需要更加強。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nternational Board of Books for Young People,IBBY),於1953年創立於瑞士蘇黎士,是致力於聯繫全世界圖書、兒童的國際非營利性組織,與許多國際組織、兒童讀物機構合作,也常年於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等書展辦展;IBBY世界大會每2年舉行一次,除了主題演講、專題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為,也會頒發世界最權威的兒童文學獎項「國際安徒生獎」。

對於IBBY的貢獻,劉淑雯指出,他們在多倫多有特殊需求兒童和青少年讀物中心,永久性館藏超過40種語言、3000本圖書,包含平板電腦、點字、手語、觸摸書等,適合特殊需求兒童、青少年的讀物,他們有時很難在市面上找到適合的讀物,這些書從設計、語言、情節結構到圖片,都有一定要求,而每隔2年IBBY各國分會都會推薦適合讀物,IBBY並會將最傑出的50本集結成冊,對全世界推薦。

20200315-IBBY展示2019年度精選讀物,於上海國際兒童書展專屬展區。(劉淑雯提供)
IBBY展示2019年度精選讀物,於上海國際兒童書展專屬展區。(劉淑雯提供)

劉淑雯也以IBBY過去推薦書單舉例,如觸摸書對視障兒童非常重要,可以刺激他們的觸覺,還有辨認、詮釋形狀的能力,有助於日後學習點字,書裡的插圖通常要淺顯易懂,而凸起的圖片不僅要清晰,還要有他們熟悉的元素,像有些觸摸書,有簡單而抽象的小型幾何圖案,對沒有視覺經驗的兒童來說,反而比一般圖案更容易理解。

對此,劉淑雯也呼籲,台灣應該要努力加入IBBY,IBBY分機構遍布全世界、有70多個會員國,但因為台灣還沒有「台灣兒童讀物聯盟TBBY」,因此無法加入,像日本就以JBBY加入,期盼國家圖書館,以及國內教育、出版機構可以一起成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