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點燃潛力!小學生設計掃地機器人、研究仿生科技,都從繪本開始

2020-03-16 08:00

? 人氣

徐愛婷也舉例,另外像3年級的仿生科技單元,使用繪本《Now and Ben》透過現在的生活,來介紹班傑明・富蘭克林的一生, 像富蘭克林小時候,觀察青蛙自製蛙鞋,就是仿生科技,也藉此告訴孩子們,發明都是源自於自己的需求,「而且小時候的富蘭克林,在200年前就可以根據需要、透過觀察發明東西,你們也可以自己發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接著換小朋友上陣,真的當發明家,用吸管搭配連接器,設計會擁抱人的機器人,「還有小朋友設計出二合一的機器人,會擁抱也會掃地,也有小組設計出可以擁抱全班的機器人。」徐愛婷說,這堂課只進行80分鐘,只用1本繪本故事、機器人的介紹和吸管與連接器來引導,他們就可以有這樣的發想。

20200315-文化國小課程,透過《Now _ Ben》這部繪本,帶領學生學習探索。(吳尚軒攝)
文化國小課程,透過《Now & Ben》這部繪本,帶領學生學習探索。(吳尚軒攝)

讓孩子勇於嘗試,當然還有另一面,就是讓他們學習失敗。楊志文表示,過去的課程,比較像複製教材裡的實驗設計,食譜式按部就班地來,但這樣結合繪本的跨域教育,有可能會失敗,學生可能組裝不出原本構想的東西,就是要讓他們有嘗試錯誤的機會,而孩子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反而更增加好奇心。

跨科整合有磨合期 「老師要面對自己是終身學習者」

銘傳國小校長褚希雯跟劉淑雯是舊識,因銘傳是新課綱前導學校,雙方從2017年起便開始合作。褚希雯談到,過去在推動閱讀教育時,其實繪本就已經被帶進國小場域,老師們並不陌生,但大多只是單純給學生閱讀,不太有跟課程搭接,也沒有系統性整合,小學的課程都很獨立,所以找上劉淑雯,學習如何搭接課程。

對於執行來說,褚希雯談到,因為不會影響學習成效,家長都不會有意見,但對老師衝擊比較大,因為要系統化地統整,有些老師習慣教科書,會覺得書用得好好的,為何要換?

老師的疑慮需要慢慢克服,褚希雯也指出,其實要達到跨域教學的目標,不只繪本,其他媒材如影片、新聞等,也可以拿來教學使用,留給老師的彈性空間很大,像要教移工議題時,老師會以移工在台北車站集會、過節的新聞來教學,讓孩子認識台灣有這些移工、新住民人口。

「其實老師本身就已經在跨域,尤其導師就常常在跨域,只是要他系統性地寫出來很痛苦。」褚希雯談到,他看老師寫教案,常常口頭報告時,都會講到很關鍵的重點,但他們不知道要在計畫書上寫出來,「小學平常就有在跨域,但他不知道自己在跨域,也不知道怎麼寫出來。」

20200315-文化國小課程,讓學生以吸管跟連接器,製作各種物品。(徐愛婷提供)
其實繪本就已經被帶進國小場域,老師們並不陌生,只是現在要和課程搭配,銘傳國小校長褚希雯坦言,有些老師的確需要時間適應。(徐愛婷提供)

劉淑雯也就老師的適應期指出,因為過去師培體系,並不是這樣培養老師,「像英文老師不知道自然在教什麼,甚至小三的老師,也常不知道小一在教什麼」,再者,她也指出,教學現場往往非常忙碌,不同領域老師要統整時,會有時間跟理念上的磨合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