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正視中共「後疫情時代」的對臺政策

2020-03-15 06:40

? 人氣

新冠疫情勢必影響習近平對台布局。(美聯社)

新冠疫情勢必影響習近平對台布局。(美聯社)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改變了各國政府的政策優先次序,一些本屬檯面上的問題,現在都暫時退居幕後。在臺灣,有人建議把防疫工作升高到國安層級;在對岸,習近平把新冠肺炎視為中共建政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但疫情總會過去(希望如此),而令人擔憂的是,潛藏兩岸關係的許多老問題,因受「病毒」影響,已質變為新的問題,並形成「後疫情時期」兩岸執政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

數個月前的臺灣總統大選期間,有人認為若蔡英文勝選連任,兩岸關係可能出現「地動山搖」;但主觀上,臺美中三方領導人都不願見到這個情況發生。因為第一,川普政府內部雖瀰漫「反中親臺」氣氛,但美國長期以來主張兩岸「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政策沒有改變。川普爭取連任,不希望兩岸任何一方改變現狀,兩岸「地動山搖」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第二,從現在到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是習近平眼中的「歷史交匯期」,解決臺灣問題不是習的優先考慮。習提出「兩制臺灣方案」和「民主協商」,目的不是立即處理統一問題,而是希望經由談判,把兩岸關係推向統一的進程。

第三,蔡英文在「臺獨」問題上採不挑釁、不冒進立場,但以「守主權、護民主」來凸顯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讓兩岸政治定位成為雙方的一個「未完成答卷」,而非臺灣獨自面對它。

習近平在2018年底臺灣「九合一」選舉後首度發表的涉臺講話中,就已提到「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民進黨在今(2020)年初「二合一」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可能出乎中共的預期;但習近平在對臺政策上仍按照自己的議程辦事。蔡當選後,中共持續對臺施壓,但沒有要與民進黨政府攤牌的打算,兩岸也並未出現地動山搖。與此同時,北京把對臺政策的重點,轉向做好對美工作。

北京密切注視臺美實質關係的提升,但只要美國「說的多,做的少」、沒有跨越紅線,北京的反應也僅止於「例行性」的抗議。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藉著加強與美國傳統盟友的關係,增強對美談判的籌碼。在亞洲地區,菲律賓、日本、南韓都是實例;另一方面,北京在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做出了讓步,為川普競選連任加分,也讓他不能毫無忌憚地打「臺灣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影響到中共「歷史交匯期」的對臺政策布局。首先,疫情的一發不可收拾,暴露了中共一黨專政體制的弱點,這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習近平權力的高度集中卻讓問題嚴重化。習的權位不會受到挑戰,但使用權力的合理性會受到質疑,並有可能因此助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地方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

中國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北京蘋果專賣店的店員與顧客皆戴上口罩(AP)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中共「歷史交匯期」的對臺政策布局。圖為北京蘋果專賣店的店員與顧客皆戴上口罩(AP)

其次,外界已注意到,中國大陸的經濟遭到疫情擴散的重大衝擊。「一帶一路」的許多運輸被迫停擺,中國港口派遣至印太海域之海空軍數量急遽減少,限縮中共的軍事恫嚇能力;再次,中共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國際話語權大為削弱。例如,西方媒體竟以帶有歧視性的「亞洲病夫」形容中國;國際社會支持臺灣加入WHO的力度和廣度為歷年之最,許多大國領袖不顧中共的反應,為支持臺灣參與國際防疫合作發聲;最後,兩岸因處理防疫問題引發民粹對撞,如果對岸無意、臺灣也無力處理這個問題,兩岸就有可能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擦槍走火。

雖然有關「蔡英文連任,兩岸會地動山搖」的假設,目前看來是經不起考驗,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共政經情勢的影響,以及連帶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卻讓我們感到憂心。中共在抗疫期間,依舊派軍機擾臺,非比尋常;中共官媒點名批判臺灣特定親綠人物,也有些「小題大作」。但對岸意欲何為?是放出「疫後算帳」的煙幕?或只是為「急統論」者提供宣洩情緒的出口?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川普畢竟非省油的燈,衡諸他近日的若干言論,似乎對上述問題已有了答案。例如川普力排眾議,對習近平的防疫工作努力大加稱讚,不斷為他加油打氣。在川普看來,中國大陸出現亂局不符美國利益;而放眼中共領導階層,除習近平外,還看不出有任何能夠穩定大局的繼任人選。果真如此,則川普的作法讓我想起當年李登輝曾指示其國安幕僚,要求他們暗助中共領導人江澤民穩固權力。對岸雖為此譏諷李「自不量力」,但李前總統當時確實是基於臺灣的利益思考問題。

蔡英文總統應從李登輝那裡學到經驗,從她勝選後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八字箴言,一直到疫情爆發後,發表「行有餘力願提供協助」的談話,目的都是要釋出善意,希望兩岸復談。但對岸錯估形勢,在諸如口罩和疫區臺人包機返鄉等問題上,大做「以疫謀獨」的文章;臺灣方面也有人配合演出,趁機煽風點火,把「反共」和「反中」攪在一起來鼓動民粹,真是唯恐天下不亂!

2022年將是習近平個人「新時代」的開始,卻是接近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尾聲。對岸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為習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量身訂做並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臺海環境。在這方面,臺灣不是負擔,而且可以成為資產;臺灣無意更無力成為「麻煩製造者」,但卻願為維護兩岸的和平發展,扮演一個積極建設性的角色;而對岸的對臺政策,正是影響蔡政府動向的關鍵因素。

臺灣必須未雨綢繆,研判「後疫情時期」中共對臺政策的變化,以及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蔡政府的國安團隊應就此提早進行兵棋推演,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