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2014-10-07 09:25

? 人氣

防波堤是港口最重要的構造物,它主要的功能是要消去了海浪的能量,營造一個平穩的水面。但它所引起的突堤效應,造成海岸泥沙的嚴重失衡,從南到北桃園、嘉義、高雄、花蓮…不勝枚舉。於是水利單位更忙著丟消波塊,保護被侵蝕的海岸,但另一方面,港務單位卻為港灣的淤積問題所苦。這些都是相互矛盾且非常昂貴的燒錢工作。但從來沒人敢問台灣到底需要多少港口?港口適合建在現在的位置上嗎?在規劃過程中政府不同單位間有無相互溝通及仔細的論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逸驊攝)

以我多年在政府服務的經驗,上述這些工作確實做的非常不到位,才會有今天的亂象。在管理方面,水利署負責海堤的興建及維護,交通部負責商港,農委會負責漁港及防風林,內政部設有海洋國家公園,交通部觀光局又設有許多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單位,管轄範圍和各縣巿政府嚴重重疊。組織如此疊床架屋,造成各單位平時爭資源,但颱風過後,海邊的漂流朩永遠找不到人清理,出了突發事件永遠互推責任。另外海岸法從來不是我們的優先法案,也一直沒有完成立法程序,造成各不同部會所主管法令間的介面整合非常困難,讓問題更加棘手。

去年一部從空中鳥瞰台灣的紀錄片引起巨大的回響,人們在驚嘆台灣美麗的同時,也開始省思人類的無知及貪婪。好長一段時間,美麗與哀愁成了媒體及政治人物的口頭禪。但在這片中,對海岸及島嶼的著墨非常有限。為了喚醒民眾對海洋及海岸的認知,在台開公司邱復生董事長的號召下,組成了一支由專家學者、文學家、詩人、航海界及媒體人的團隊,經過多次的討論及試航,希望能拍攝一部以台灣海岸為主軸的紀錄片,將台灣大家不熟悉的另一面像呈現在國人面前,內容除了美麗與哀愁外,將有更深入的探討,涵蓋海洋意識的喚醒、資源的保育、開發及政府的有效治理。期待透過這紀錄片,台灣的民眾及政府能更了解及善待這塊土地及上面滋養的萬物(beings),尋找台灣的能力(strength),能耐(capacity )及限制(limitation),成為名符其實、文化多元的海洋國家。

*作者為內政部長、台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