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2014-10-07 09:25

? 人氣

從海洋照見台灣,希望能喚醒國人的海洋意識。(吳逸驊攝)

從海洋照見台灣,希望能喚醒國人的海洋意識。(吳逸驊攝)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時候,我們的父祖輩忠實的照著依據大陸節氣而寫的農民曆的訊息,辛勤的耕種著這塊土地。隨著不同神佛的生日安排著每年生活的節奏。因此我們得以保存了在中國大陸早已消失的中華文化最精髓的一部份,(這點和櫻花鈎吻鮭蠻像的),但也因此造成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疏離感。(這點就遠輸給櫻花鈎吻鮭了,因為千萬年的陸封,它們已發展出一套不同於其他鮭魚,獨特的生態系統)。因為懼怕水鬼捉交替,接近水域是我們從小最大的禁忌。因此我這個年紀的台灣人,大多不諳水性。再加上國共戰爭所衍生的幾十年來的海禁,讓我們對水域更疏離更陌生。

(吳逸驊攝)

這幾年來我們已學會從岸上欣賞河川及海洋的美景,但河上及海上卻少有如國外帆影點點的景象。多年前接待幾位荷蘭專家遊淡水河,河灘的紅樹林,水中的魚群,泥灘的生態,空中的飛鳥,黃昏時的夕照,岸上的燈火,這世界鈒的美景,讓所有的人為之驚艷,但為外國朋友所不解的是,為何廣濶的河面只有我們這艘孤零零的船。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內容,對中國大陸的歷史及地理瞭如指掌,但沒有多少人知道荷據時代、清代、日據時代的台灣歷史,更遑論原住民族的歷史。也沒多少人真正瞭解台灣這塊土地,它的形成、它的脈動與未來。我們有多少島嶼?都住了什麼樣的人?有何文化特色?黑潮經過那裡?黑水溝長什麼樣?它們對我們的氣候及漁場有什麼影響?什麼是北方三島?什麼是南方四島?它們附近有什麼樣的資源?台灣海峽的戰略地位是什麼?什麼是第一島鏈及第二島鏈?東沙島及太平島的位置及其價值?為何世界各國都覬覦其附近河域?

於是,幾十年來,我們無知的剝削著這塊土地,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榮景,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但當它已極力反撲時,我們還不自覺地自我感覺良好。

海岸及島嶼一直是我們治理的三不管地帶,十多年前,當我還在省府水利處服務時,我們奉命很盡責的完成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海堤,保護了我們的海岸。但此舉不但沒能贏得掌聲,卻換來了破壞生態環境的批評。過去數十年來,或為了漁業資源的開發,或為了地方選票考量,我們漫無目標的在台灣的海岸線上建了三百多個漁港及許多功能不彰的大小商港。近年來隨著近海漁業的式微及產業外移,港內已大半沒有幾艘船隻停泊。但維護經費仍高的嚇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高雄的興達港,花了幾十億公帑蓋完後,還沒使用過一天就成了蚊子港。至今政府還要每年編列龐大的預算來活化一個錯誤的決策。更令人擔心的是高雄巿政府明擺著一座現成的港口不用,又要花更多的錢在高雄港附近興建一座遊艇港。會不會又重蹈覆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