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延誤及反貨貿的代價 是台灣願意承擔的嗎?

2014-09-12 10:54

? 人氣

中斷5個月的兩岸貨貿談判重新啟動,這段時間其它國家的FTA、區域組織談判持續進行,台灣卻延誤了!(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中斷5個月的兩岸貨貿談判重新啟動,這段時間其它國家的FTA、區域組織談判持續進行,台灣卻延誤了!(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中斷長達五個月之久的兩岸貨貿協議談判,終於重啟談判,連續3天在宜蘭舉行會談;貨貿對台灣經濟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依照目前朝野的互動、政府的作法,貨貿協議恐難如期如質的追上台灣落後全球的進度,而其引發的經濟負面影響,恐不是台灣願意、能夠承擔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岸貨貿談判雖然只是中斷5個月,但這個月的中斷時期,國際經貿版圖情勢的變化,卻可能讓這個中斷,對台灣製造業卻可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台灣繼續內耗、腳步停留在原地─甚至想回到過去經濟與產業保護時期,但這個世界不會等待我們,它持續快速的往前跑。

已完成19回合諮商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12個會員國,從5月到9月先後舉行4次正式與非正式會議,10月部長級會議又要舉辦;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加速談判,4月在中國舉行第4回合談判,6月又到新加坡啟動第5回合談判。當然,更致命的是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確定年底要完成中韓FTA談判,隨後中韓完成第12回合談判,9月啟動第13回合談判。

在這段各國紛紛大步邁向區域經貿組織化、洽商各種FTA之際,台灣作了些什麼?沒有,台灣繼續沈溺於「內視」、內耗,在經貿國際化、自由化、開放的腳步上,一步都未邁出;不但未往前邁,甚至更退縮。

較晚上路的TPP與RCEP不談(即使再晚,也是2016年就要上路),中韓FTA如順利在年底結束談判,預計明年即可上路,屆時韓國出口到大陸的商品,可以享有較其它國家更低、更優惠的關稅,甚至大部份商品可降到零關稅。韓國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競爭國,兩國產業層級相近,出口商品7成重疊;而大陸占我國出口市場4成。

不必有什麼財經專業,用常識想就知道,中韓FTA生效,兩岸貨貿卻無法上路,台灣出口會受到多大的衝擊;台灣產品在競爭力上原本已逐漸落後韓國,如果加上FTA的衝擊─韓國產品享受零關稅,台灣商品仍要課5-10的關稅,台灣產品還有多大競爭力?有多少市場會被韓國產品搶去?是否會造成台灣的全球供應鏈「斷鏈」?出口受衝擊,整體經濟一定下滑。長期而言,則是廠商可能關廠、倒閉,新投資則從台灣利往享有優惠關稅的區域組織內國家。這個結果,應該是社會與民眾難以承受之重。

4年前簽署兩岸ECFA時有早收清單,早收清單項目的出口成長率即遠高於平均出口成長率,顯示其效益確定存在。早收清單項目是539項,只占整體出口項目的6%而已,節省關稅12億美元;貨貿協議要談的是8000項商品的關稅優惠,是早收清單的16倍,包括石化、工具機、面板、汽車整車輸出….等台灣最重要的支柱型產業都在裡面,其重要性非常明顯。

貨貿不會是台灣經濟的萬靈丹,但卻絕對是強化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但遺憾的是影響如此鉅大的政策,似乎只有經貿官員與企業界關心,甚至政府高層官員,即使不斷表達對貨貿的關切、強調貨貿的重要性,卻也看不到他們真正作出什麼事─政府與在野黨、立法院、民間社會的事前溝通仍欠缺,兩岸監督條例仍躺在立法院,毫無進度。未來即使兩岸談判順利完成,拿回國內的談判結果,是否能如期如質的實施,大概沒有人說得準吧。

至於那些反貨貿者,不論真實理由是反中、反自由化、或甚至反資本主義,更該看看國際經貿世界發生些什麼事,想想反貨貿是否會葬送台灣經濟的未來?而這,難道是大家期待的結果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