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引發股災的另一種新疫情

2020-03-03 07:20

? 人氣

武漢肺炎肆虐,美國股市跌跌不休,單周跌掉12%、市值蒸發超過3兆美元。(美聯社)

武漢肺炎肆虐,美國股市跌跌不休,單周跌掉12%、市值蒸發超過3兆美元。(美聯社)

曾擔任伊波拉病毒工作組主席的流行病學家奧克瓦,在提到伊波拉病毒發生期間時說,「當時還有一種新的流行病發生─恐慌」,而「那是最難控控制的」。上周從美國股市開始延燒到其它國家的股災,恰恰為此說法下一個最佳註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月底中國發生武漢肺炎疫情,且擴散到其它地區後,即使已發生中國製造業廠商─特別是蘋果代工大廠富士康復工不順,可能影響蘋果產生的生產,許多產業領域都開始擔心發生「斷鏈」,美國金融市場的表現相對仍算是「篤定、鎮靜」;不過,上周美國市場好像突然意識到、或甚至放大了疫情的影響,美股因而大跌,一週內蒸發3.18兆美元的市值。

從周一道瓊指數重挫超過千點,周二無起色仍下跌近千點,周四再崩跌1190點,創下史上最大的跌點,美股三大指數單日跌幅都超過四.四%,而且也都創下最大跌點數。外界原本以為周五可以有起色,結果周五還是重挫如故,直到聯準會「喊話」、表明會支撐市場(意謂降息救市)後,跌才收斂縮小。但單周累計下跌3592點,跌幅超過12%,標普500指數跌幅也超過10%,雖然距離跌入熊市的20%仍有距離,但如此跌法也夠驚人了。

武漢肺炎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衝擊已然出現,今年成長率都會因所減損已無疑義;至於減損多少,視2項因素而定:一是疫情的擴散與嚴重性,因此這牽涉到影響層面、復元到正軌時間長短等因素;第二則是社會與民眾對疫情的反應,依照專家的說法,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有9成是來自大眾如何反應與恐慌程度,而上週股市的反應無疑的就是恐慌性的殺盤。

目前各種預測都有,而且南轅北轍、差距極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2日公布的報告中,將今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期調降0.4個百分點至5.6%,並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0.1個百分點。這應該算是最保守的看法,大部份人都不認為武漢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如此小,大部份的預測值已把全年的成長率調低到5趴上下,而且這是指第1季疫情就可緩和,第2季可逐漸復元的情況下;如果疫情延續到第2季,全年應該是保不住5%的成長率了。

這是指中國的部份,至於經濟受到的影響,雖然相較17年前的SARS,這次中國經濟受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當數倍於當年;理由是當年中國GDP占全球經濟的比重不到5%,現在超過16%,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成長中,有3分之1是來自中國的貢獻。此外,製造業的供應鏈因素對全球的影響亦遠高於過去。不過,單以數字看,目前各界預測武漢疫情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影響,減少的成長大概只有0.1-.03個百分點而已,坦白說,這種規模的減少,其實不到市場要恐慌的地步,更距離發生「雷曼時刻」相當遙遠。

如果要談實體經濟的衝擊,真正的問題恐怕是各大經濟體的疲弱,這在武漢肺炎爆發前就出現,武漢肺炎扮演的可能是「臨門一腳」、把大家踼進深淵的腳色;中國固然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成長率已下滑到6.1%的27年低點,歐洲的德國與法國2強,也在零成長邊緣掙扎,日本去年第4季則是出乎意料的出現6.3%的衰退;美國算是先進經濟體中表現最佳者,但也從過去2年的高點下滑。

因此,如果說美股這次單周重挫超過1成,是要反應武漢肺炎對經濟的傷害,不如說是美股早就是居高思危,在距離史上最高的3萬點關卡前「近關情怯」,稍有風吹草動就下跌修正。不過,在聯準會已明確表達要對股市「護駕」後,只要恐慌這個「新疫情」未再擴散,美股再繼續崩跌的機率降低,市場買單與否,從周一開盤開始上揚大概可看出至少恐慌暫時消退。而更重要且長期的實體影響,則看疫情是否擴散甚至出現全球大流行而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