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想要熊掌,哪來的魚?再談松山機場存廢

2014-07-20 04:00

? 人氣

松山機場的存廢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取自維基百科)

松山機場的存廢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取自維基百科)

「(廢除松山機場)實際上…兩個字,叫鬼扯啦」(柯文哲,2014.05.2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松山機場遷移)雖然很有創意,但現在時空環境下處理有困難」(連勝文,2014.05.24)


「現有松山機場…建議遷移至桃園台地」(<台北市綱要計畫>,行政院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畫小組,1968.10)

在標榜「常識」的素人政客與自認「專業」其實完全是誤會的黨國之後領銜主演下,忽略松山機場存廢成了年底台北市長選舉相較往年的一大特色。奇怪的是,僅管柯連雙方都將松山機場議題貶抑成某種「布爾喬亞型泛綠」不切實際的偉大城市夢想,但兩人開起和松山機場有關的支票,像「閒置公有土地興建五萬戶社會住宅」或「軸線翻轉」時,卻是毫不手軟。

     

1950年代後民用航空的快速發展,使得日治時期創設的松山機場在頻繁改建後,依然捉襟見肘;因此早在美國顧問協助於桃園龍潭與大園等地尋覓北部新機場時,便有廢除松山機場的打算。那時雖然也有把松山機場適度擴建成一座「小而美」機場的主張,但因台北都會區成長缺乏捷運路網支持,最終的選擇是將鄰接舊市區的松山機場擴建腹地,用於滿足城市建設需求。

從四十二年前展開、時間長達十二年的大規模土地重劃開始,松山機場遷移便被納入台北市的都市發展議程,如1984年楊金欉市長任內擬定的「台北市遠程發展計畫」中,即有「松山機場原址再開發」的明確規劃。松山機場沒有在桃園機場完工後立即廢除,只是因應國內西部走廊交通建設趕不上流量成長、以國內民航替代的階段性需求,何況土地重劃後林立的大樓,早使松山機場先天不良的操作條件,更為惡化。

且不提松山機場侷促的地面空間,使得客貨轉運幾無可能,或國籍航空在廠棚不足下得頻繁地在松山與桃園間「轉場」,松山機場西面所使用的空域與桃園機場完全重疊,可是嚴重拖累了桃園機場的運作效能。要不是馬英九在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基於他「媒體先行」的政治風格,不顧長期市政發展與高鐵通車在即,硬是宣稱要打造「首都商務機場」,松山機場的存廢早有定論。 

特別擺在城市治理者眼前的,則是松山機場對台北市政的巨大衝擊。松山機場建築管制區範圍一度廣達三千公頃,從高速公路、建國高架橋、新光站前大樓、堤頂大道、台北101…台北市區大半的重要建設,都曾與機場爭奪過天際線。2007年行政院決定放寬對機場南面建築的管制後,雖然稍微減少了機場限建的影響,但禁止「定翼機繞場進場」等航管作為,卻也降低了松山機場的安全係數。

把解決松山機場限制的努力當成「鬼扯」或「創意」的柯P與連公子,卻好像沒發現自己樂談的都更願景,與松山機場存在緊張關係。比如柯P去了北大同區的整建住宅,得意地講起他剛學到的新名詞「公辦都更」(雖然說不出如何做);連勝文想用「軸線翻轉」搶攻台北老社區綠營鐵票(雖然只擺出意味不明的形象廣告),但兩人豈有注意到自己跨出選舉第一步的同時,台北市政府卻在研究要如何放寬中山大同兩區的建蔽率?   

中山大同兩區是西區的商業菁華,受松山機場禁限建影響的面積卻也最大。由於我國都市更新缺乏公共投資,而以容積獎勵和移轉為核心,在松山機場造成中山大同區「容積用不完」(也就是說,容積夠往上蓋,但卻被限高擋下)後,產生三種負面結果:迪化街歷史風貌特定區的容積,無法留在相鄰地區帶動更新,反而在全台北市亂跑,影響環境承受力;中山區中心商業區難以新陳代謝;北大同窳陋地帶生活品質無法提升,淡水河邊僅有的都更案一談十年、乏人問津。 

不去解決松山機場的根本問題,台北市政府只能想些旁門左道。而競爭市長寶座的柯連候選人,則根本沒看到、不知道。

而假若柯連候選人不碰松山機場,卻又認真對待自己的政見,不但舊的問題解決不了,還會跑出新難題。比如柯文哲說要用公有地蓋五萬戶社會住宅,而且公有地「連地號都有了」。但就算柯P不公布地號,台北市區哪有不受松山機場禁建影響、足夠蓋五萬戶的大面積土地?而如果這些公有地因為在郊區,並非松山機場禁限建範圍,那恐怕不是山區,便缺乏相應的大眾運輸與學校等基礎建設。 

又比如市中心快速道路早在五十年前便受到普遍質疑,因為不管高架橋或地下道,只要不對相鄰地區進行建築管制,交通價值都嚴重受限。連大少的「新生高架橋地下化」,初衷可能只是少爺覺得高架橋不好看,但就算真的花大錢把高架橋埋到河底下而且沒出亂子(機會很低),閘道一樣不利都市發展。新世代的城市交通以大眾運輸與交通管制作為主軸,通過性車流則該交給的完善的外環道路系統~在台北這就得廢除松山機場,以提供道路空間並消除南北交通隔閡。

廢除松山機場絕非僅是帶來一座公園(雖然在基隆河岸打造一條綠色廊道對台北的環境與防洪能力有極大的幫助),而是帶動交通的革新與城市佈局的合理化。不過,就算柯文哲與連勝文兩人繼續繞過松山機場(推給iVoting或時間),宣稱自己只做人「人民(現在)喜歡的」(小)事,但本周三(7月23日)民航局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的「松山機場產業廊帶規劃案」就將第一次對外簡報,下一任市長必定得要進行相關決策,文到了柯市長或連市長那,是要怎麼處理?

「決策」通常是不同選項的組合取捨,就像「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這句有夠老的老話,只是柯文哲與連勝文對松山機場的發言,若非看不出熊掌與魚有什麼關聯,就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釣竿或漁網;當然,也或許對他們來說,魚根本不重要,或者,根本就沒有魚。

*作者為台北市大稻埕人,因為老家就在台北車站旁邊被推舉或鄙棄為本土型天龍人。自以為是進步的社會自由主義者,但留學時被歐洲同學揭發自由主義認同來自於當不了社會主義者又覺得保守派屬於鄉巴佬。唸過一些法律,但也常被誤會唸的是交通都計或社會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