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人民幣國際化的超級死結

2014-07-18 14:35

? 人氣

我們來看看一個數據,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浮動匯率時代,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這個數字非常有意思,1970年代中期,也就是剛進入浮動匯率時代的時候,是75%上下。然後在80年代大跌,一直到了80年代末只有50%的地步。但是90年代的時候,又重新突然大漲,一度回到70%以上。2000年後,又開始下降了,後來到了60%左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數據為什麼會這樣變化?1980年代的大跌,對應著日元和德國馬克牛起來,美元受到了挑戰。那美元為什麼受到了挑戰?還是與美國在當時貿易經常賬戶惡化有關。但奇怪的是,1990年代,美國也是經常賬戶一直惡化,處於不斷逆差狀態的。但90年代是美國經濟公認的黃金期。我們認為跟這個數據有高度關聯的美元指數其實也是跟這個數據完全斷節。

很顯然,在浮動匯率時代,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化程度,是各種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世界升級了,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循環:美國作為頭號世界貨幣的發行國,有義務維持世界貿易的貨幣需求,有必要源源不斷地保證美鈔在世界市場上的供給。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將本國企業的貿易盈餘轉變成官方外匯儲備,而今大部分國家又用這些美元外儲購買美國國債、股票等,使這些美鈔回流美國。這就是美國持續擴大的對外負債的根本原因。這也是美國的貿易逆差、資本項目順差的真實寫照。

所以照這樣推演,想當國際貨幣,其實依然面臨著困境,只是這個困境相對特里芬的初級形式來說已經升級了:美元越壟斷越國際化,各國持有的美元越多——意味美國的對外負債和赤字越多;美國經濟越不被看好,美元幣值越來越弱——導致持有的美元資產或美元債權越不值錢,貶值。

這正是浮動匯率下,國際化貨幣的困境。怎麼辦呢?解決這個困境,必須得是貨幣多元化或者乾脆弄一個超主權貨幣出來。只有美元單獨作為國際貨幣是實施不下去的。

這種結論對我們的人民幣國際化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示的。

第一步:即使中國在經常賬上保持順差,也仍然可以實現人民幣的走出去,因為當前中國外貿順差主要是從美、歐獲得,但別忘了,對亞洲區的貿易,中國是呈逆差的。由於當前全球商品貿易市場是買方市場,中國在與亞洲區貿易當中有較高的主動權,我們可以通過要求以人民幣支付從亞洲區進口,先把人民幣推向亞洲區域內,這一步正在做著。

第二步:就算接下來要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了,中國也未必需要在經常賬上由盈轉虧,中國繼續順差也是可實現的。人民幣完全可以參考美元當初國際化的做法,以對外援助和對外投資等的方式達成。此時,特里芬困境在我們人民幣身上不明顯,反而要擔心的是我們巨額外儲的貶值問題。

第三步:再往遠了看,人民幣越國際化,那個難題的升級模式就越來越會在人民幣上體現。到那時候,也許我們很爽,人民幣成了國際貨幣,但我們也變成要承擔巨大的責任:跨境結算資金必須要能隨意流動,人民幣偶爾升值的同時也得經常性地貶貶值。


跨境結算、開放資本賬戶。然而,就目前而言,謹慎的情緒仍然是佔據了上風——中行的“優匯通”事件本身可以成為這一論點的絕妙佐證。對於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來說,呈梯度的逐級進行是最合適不過了。

*作者為CCTV證券資訊頻道首席策略評論員、總製片人(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http://goo.gl/BKSDoV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