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如此狗肉節?!

2014-07-03 05:22

? 人氣

中國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引發抗議。(騰訊大家網,CFP供圖)

中國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引發抗議。(騰訊大家網,CFP供圖)

看到廣西玉林舉辦狗肉節的新聞,不由得笑出聲來:吃狗肉也能吃出一個「狗肉節」,太有台灣當下任何有孔無榫都可成「節」的創意了。但我也不認為這個狗肉節是受台灣影響,因為中國人吃狗肉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傳奇小說常把屠夫看作市井好漢,明、清文人曹學佺、黃仲則都留下類似「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的名句。文人求取功名利祿,機關算盡,相較起來,在菜市場吆喝的屠狗輩,豪邁爽朗,單純多了,屠狗既是傳統行業,吃狗肉也具有正當性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說,台灣現代節慶多如牛毛,有專吃鮪魚的鮪魚文化節(東港)、專吃鯖魚的「青飛節」(南方澳),還有牛肉麵節(台北)、石斑魚文化節(永安)、烏魚節(竹北)……,就是看不到「狗肉文化節」,也不曾聽聞哪裡有狗肉店。

但如注意一下台灣狗「地位」的社會變遷史,會發覺三、四十年之前,台灣吃狗肉的風氣雖不普遍,卻有特定的顧客群,每個眷村、軍營附近都有狗肉店,永和福和橋下的狗肉更是名聞遐邇。攤鋪前倒掛著白色中型塑膠水桶,上面寫著「香肉」兩個紅字。如果當時也像現在那麼喜歡辦五花八門的節慶活動,「永和香肉文化節」或「中壢龍岡香肉藝術節」,早就出現了。

現代的台灣人,尤其是當過兵的男士,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吃過狗肉。我服役時於中壢仁美陸軍第一士校當教官,某日在總教官率領下,大夥到龍岡營區附近一家狗肉店聚餐,大部分的預備軍官都沒嚐過總教官口中的「聖品」,但在集體儀式感染下,大家都破戒了。

二十年前我至中國湘西吉首開會,與會來賓近百人,其中包括幾位台灣人,聚餐時每桌十一、二人圍著吃合菜,桌上有各式魚肉菜蔬,還有一大碗像豬腳、也像魯肉,看起來濃稠的湯汁,沒有人注意這是甚麼肉湯,嚐過之後,才知竟是狗肉湯。中國籍的賓客對此神色自若,台灣的客人感覺不對,還是勉強讓它下肚。

台灣人不吃狗肉久矣,這項「傳統」何時消失,如何消失?我不清楚,只能從兩位老友身上看出端倪。初中同學、後來念社子中國海專的阿聰,有一次來陽明山邀我去享受狗肉大餐,他得意述說如何獨自一人捕捉雄壯的大黃狗,如何將牠擊昏,如何支解,如何搭配佐料,講得眉飛色舞。還有一位從小玩到大的漢冬,同樣滿口狗肉經。有一次我從國外回來,他撥來一通電話,邀我跟他到瑞芳,因為有朋友剛剛宰殺非常滋養的黑狗。阿聰和漢冬的狗肉之約,我都沒答應,吃狗肉不是我的強項。

近一、二十年,阿聰、漢冬好像效法本業屠夫,被佛祖點化,放下屠刀,在河邊剖開腹肚、清洗腸胃的玄天上帝,不但不再吃狗肉,而且成為超級愛狗人士。阿聰養了兩隻狐狸犬,以狗爸自居,有次牽著他的「小犬」找我一起逛大街,其中一隻看到電線桿就高舉右腳,我吆喝了一聲,阿聰略顯不悅地說:「不要驚嚇他們喔!」。漢冬也有了一隻台灣土狗,每天帶牠兜風,我與他見面時,故意開玩笑說:「你那隻土狗什麼時候殺來吃」他立即正色地說:「怎麼可以!」

現代人把狗當寵物,照顧得無微不至,稍有感冒跡象立刻送醫治療,病情嚴重,就得轉院。除了正餐,還吃各種維他命,並有專門的獸醫、美容師為狗看診、剪毛、洗澡,也有各種逗狗開心的玩具,如此「好狗命」,人類自然成了「狗奴才」。連我家都養了兩隻白色的狗,一隻馬爾濟斯,一隻是狐狸犬與博美的混種,夫妻倆每天都像在服伺阿公。狗文化提昇,長期以來被看扁的獸醫因而水漲船高,大發利市。

湘西吉首行之後我未再接觸狗肉,也沒聽中國朋友談起狗肉。原以為愛護動物已成普世價值的今天,連不重視人權的中國都出現愛狗組織,應該跟台灣一樣,不再有人吃狗了。然而,廣西玉林日前大喇喇地舉辦「狗肉節」,引起愛護動物人士的強烈抗議,他們高舉「玉林,我們今天為你哭泣」的宣傳海報,引起媒體關注,狗肉節才成為新聞話題。

玉林當地把夏至吃狗肉、荔枝視為文化傳統,狗肉節的正式名稱是「玉林荔枝狗肉節」,今年主要活動時間是六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來自各地狗販、愛(吃)狗人士像趕市集般,紛紛湧入,街道上擺著一攤一攤的狗肉,有的還當場宰殺。也許是樹大招風吧!玉林狗肉節在傳媒、網路上備受攻擊,有些地方的狗肉節(如浙江)因而取消。然而,在外界一陣撻伐聲中,劉邦故鄉江蘇沛縣卻逆勢操作,以增辦狗肉節的方式,聲援廣西玉林,再度顯現中國吃狗文化的根柢雄厚,進一步觀察,從南到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一直到東三省,雅好此道者不可小覷,還有三杯狗肉、狗肉水餃、涮狗肉……種種「料理」。

曾經有意無意吃過狗肉的台灣人,要仿「匪諜自首,既往不究」的前例,更加愛護動物,如能隔海對吃狗的中國文化嗆聲,更是義薄青天。儘管吃狗的中國人會對台灣人說:「誰理你啊!」,他們仍視吃狗為重要文化傳統,也許有一天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錄為文化遺產呢!

中國吃狗肉是延續文化傳統,聽起來很耳熟。出現在台灣義民廟祭典的大豬公,吃飽睡、睡飽吃,動也不動,最後成為上千斤的「神豬」,體重愈重愈能奪魁,這個神豬比賽曾引起環保與愛護動物人士抗議,主辦單位的理由也是—這是文化傳統。從神豬又可聯想法國料理的人間美味──鵝肝醬,其製作方法採「填鵝式」,有如在幼稚園學童身上,把博碩士論文硬塞入其腦部一樣殘酷,而一切只為了滿足幾世紀前的習俗以及現代人吃飽吃巧的口腹之慾。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