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醫療專區保得住公平正義嗎?

2014-06-03 05:52

? 人氣

他認為,台灣的醫療的確需要外來刺激,但要吸引國外醫事人員,應先鬆綁醫療人員的證照,這樣各醫療院所就會主動邀國際人才促進競爭力。但現有的制度卻反而阻礙重重,想回國奉獻的人回不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因為自費,所以不會占用健保資源?


如果自經區內只做醫美、健檢,搭配觀光與購物行程,對國內醫療的影響就不大。但現在開放的還包括心導管與一般定期性關節置換手術、部分換腎換肝移植手術,加上「前店後廠」設計,未來區內病人一定會後送到台灣醫學中心就診。

而會到自經區看診的多是國內大老級的醫師,這些人有好的人脈,而且病人因為自費,將享有優先就醫權。如此一來,自經區與台灣醫療體系的聯通就會失控。因此衛福部強調,因為自費就不會占用健保資源的說法是令人存疑的。

四、只有200床,比例很低,但這麼少的床數可以改善健保財務?


衛服部提出的四、五點也是自相矛盾的。先是強調「初期」只會核准一到二區,每區200床、約只需100名醫生,佔國內42000名醫師的比例低。但又說自經區的醫療機構應定回饋機制,盈餘可挹注健保,有利於改善財務狀況。

問題是,如果只有200床這麼小的規模,盈餘如何能挹注健保,改善財務狀況?


那些民間團體擔心的問題也就不存在。另外如果需要的醫生只要100名,又為何要開放國內醫師支援看診,而且每周可達20小時,以一位醫師每周上班五天、每天8小時計算,等於是一半的工作時間,這樣能說影響很小?

而從5月28日立法院審查時,各縣市長踴躍爭取的情形看來,未來自經區國際醫療會只有一到二區?還是衛福部還有中期、後期計畫沒說?如果是這樣,用初期只有200床來說服民眾影響不大,不是魚目混珠、避重就輕嗎?

更重要的問題是,醫療之所以神聖,在於濟世救人的情操,一位醫師曾表示,他很感謝有健保,讓他可以只專心在如何給病人最好的醫療。而一旦成立自經區國際醫療,又開放股份,可預期整個醫療觀念將走向商業化。而當醫療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的,醫院的運作方式、醫生的價值觀還會是醫師誓詞中「我會憑著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我的職業」?這才是開放自經區國際醫療最值得憂慮的地方。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