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歷史懸案─挽救雷曼能避免海嘯嗎?

2014-05-14 07:35

? 人氣

美國前財長蓋特納出版回憶錄,讓人再次討論當年援救雷曼,是否就不會發生金融海嘯的老問題。(取自新華網)

美國前財長蓋特納出版回憶錄,讓人再次討論當年援救雷曼,是否就不會發生金融海嘯的老問題。(取自新華網)

美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的回憶錄出版了,談論金融海嘯的段落,引發一個「永恆」卻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如果美國政府(應該說是FED)當時出手救了雷曼兄弟,金融海嘯是否就不會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蓋特納在歐巴馬第一任期擔任4年的財長,在此之前的2008年,正好發生金融海嘯,雖然擔負「救市」任務的主要是FED主席柏南克與財長鮑爾森,但蓋特納當時是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這是FED旗下12家聯邦準備銀行中最重要的龍頭,華爾街的大頭們全部在紐約,因此蓋特納也是海嘯中,與柏南克、鮑爾森並列為參與救援行動的主角。

他的新書《壓力測試》(Stress Test)本周一在美國上市,書中提到他支持FED提供資金,協助英國的巴克萊資本收購雷曼兄弟,而他認為FED本來是可以支持此案,財長鮑爾森也如此。後因顧忌外界對動用政府資金挽救破產金融機構的批評,美國政府放手讓雷曼倒閉申請破產。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一般是以9月15日,雷曼申請破產算起,這是一個「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也吹響海嘯來襲的號角。事後檢討,許多人以當年FED強壓華爾街巨頭挽救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為例,認為只要出手救雷曼,海嘯不會發生─包括央行彭總裁也是持此看法。真的嗎?

LTCM是由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創立的公司,是當年華爾街的神話之一。他們以複雜的數學公式對賭市場的多空,1年獲利曾高達4成,其財務槓桿高到有95%以上的投資資金是借來的錢。LTCM可以對沖掉不同市場間的風險,但碰上系統風險就掛了。1998年俄羅斯的主權違約風暴,讓LTCM撞上冰山,虧損嚴重、流動性枯竭,馬上面臨倒閉。

當時,LTCM向華爾街的銀行借了超過1200億美元,手上持有1.25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果倒閉,手上資產倒到市場,價格會崩跌,其它公司也跟著要倒閉。FED召集華爾街巨頭,讓他們擬出挽救方案,共同出資35億美元挽救LTCM,從而避免金融市場大亂。

不過,以LTCM事件比擬雷曼,明顯有謬誤。LTCM出事時,金融市場尚屬健全,出手避免LTCM崩潰,就免除了市場的災難。但2008年時,金融市場已是千瘡百孔 次級房貸問題從2006年開始就逐漸顯現,2008年3月就已發生貝爾斯登(華爾街5大投資銀行之一)倒閉,由FED「仲介」讓摩根大通收購一事。次級房貸違約不斷增加,也讓散布在全世界所有金融機構、投資人手上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價值不斷萎縮。

在雷曼宣布倒閉前2天,摩根大通銀行執行長戴蒙召集高幹開緊急會議,開宗明義說「我們要立即準備雷曼申請破產」,停一會再說「繼而是美林」,再停再說「接著是AIG」;「然後是摩根士丹利」,最後,他說「高盛也可能申請破產」。

摩根大通與所有這些金融鉅子有往來,甚至負責其交易結算,掌握最即時正確的資訊,戴蒙的話不誇張。事後的資料看出,當時這些金融巨擘都面臨現金短少、流動性枯竭的困境,財務長每天都在算流動性還能支撐幾天,高盛與大摩的形容是「資金簡直是奪門而出」。

事實上AIG已因現金枯竭正式向蓋特納「報備」說「我們正準備申請破產」,但作為全球保險龍頭的AIG,手上衍生性交易合約2.7兆美元,其中1兆美元的曝險分布在12家華爾街的主要金融機構,這代表如果AIG倒閉破產,這12家已搖搖欲墜的金融機構也要跟著下水倒閉,無人能想像與承受AIG倒閉的金融災難,美國政府終而動用FED的資產負債表出手援助。

因此,即使FED提早出手挽救雷曼,但整個市場一樣是早已失控下墜,這些不是雷曼破產才引發的。如果救雷曼,後面還跟著一拖拉股要救的投行─大摩、美林、高盛…,很難想像美國政府能一口氣救這麼多家金融機構,總會有放手不救的時點。但第一時間就放手讓雷曼倒閉,其它企業知道FED不會拿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支撐他們,就只有乖乖的自救─美林同意低價被收購、高盛與大摩自願轉型為管制多、獲利較低的銀行控股公司。FED不先放手讓雷曼倒,這些貪婪成性的投行,會如此乖乖就範嗎?

更何況,雷曼已是資不抵債,難救也不能救;它又不像AIG一樣,既掌握龐大的保險合約,加上「大到不能倒」,如倒閉會牽連全球,且AIG在其它國家的業務表現仍佳,才讓FED終究不得不出手援助。衡諸當時整個金融業的情勢,即使對雷曼伸出援手,金融海嘯還是要發生,最多只是少了「雷曼倒閉」這麼一件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